[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协调的公交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0288.5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2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叶智锐;王梦迪;王超;许跃如;陈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协调的公交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优化的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线路;采集选择的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的相关数据;根据常规公交客流的构成,将换乘站点等候公交的乘客分为三类:随机到达的乘客,换乘乘客和滞留乘客;分别计算三类乘客的等待时间,构建出以乘客等待时间最短的公交调度模型;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公交车辆的离站时间表;计算公交车辆的停靠时间和行驶时间,进而得出公交车辆的发车时刻表。实施本发明,可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道交通 协调 公交 调度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协调的公交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待优化的轨道交通站点,确定研究的公交线路和研究时间段;步骤2:采集待优化的公交线路数据、轨道交通数据和其他数据,公交线路数据包括车辆从始发地到换乘站点的自由行驶时间、离站时刻、研究车辆数、最大发车间隔、最小发车间隔,以及非换乘乘客的平均达到率;轨道交通数据包括列车的到站时刻、到达的列车数、每趟列车到达公交站台的人数、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以及通过抽样调查确定研究的公交线路的换乘比例;其他数据包括公交车辆的始发地到换乘站点间的路段交通量;步骤3:采集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均值和方差;步骤4:基于历史数据预测不同班次的公交车辆到达换乘站点时的剩余运载能力;步骤5:根据常规公交客流的构成,将换乘站点等候公交的乘客分为随机到达的乘客、换乘乘客和滞留乘客,并基于乘客换乘走行时间对换乘客流进行划分,分别计算各类乘客的等待时间;以公交车辆离站时间为优化变量,建立基于最短乘客等待时间的公交调度模型;步骤6:根据公交调度模型的特征设计出有序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并进行求解;步骤7: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各班次公交车辆在换乘站点的下车人数;根据步骤6计算出的公交车的离站时间,计算每班次公交车在该站点的换乘人数和上车人数;依据上下车人数计算车辆在站点的停车时间,进而计算出公交车的到站时间;步骤8:基于BRP函数计算公交车辆到达换乘站点前的行驶时间,生成公交车发车时刻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0028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