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摩擦等效和正交实验的可调尾喷管灵活性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5487.7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恺;白艳琨;廖日东;唐于晖;周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爱英;仇蕾安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摩擦等效和正交实验的可调尾喷管灵活性仿真方法,一、对可调尾喷管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二、在三维装配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动力学原理建立与可调尾喷管实际运动相符的约束关系;三、采用正交实验法获得优化参数,确定较为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四、通过可调尾喷管模型的尺寸公差建立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和最大极限尺寸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获得不同尺寸条件下接触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尺寸偏差对同步环推力及尾喷管灵活性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滑动摩擦系数公式,选取三种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对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和最大极限尺寸的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动作响应计算,分析表面加工精度对动作响应的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摩擦 等效 正交 实验 可调 喷管 灵活性 仿真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摩擦等效和正交实验的可调尾喷管灵活性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可调尾喷管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步骤二、在三维装配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动力学原理建立与可调尾喷管实际运动相符的约束关系;步骤2.1、建立可调尾喷管扩张运动过程等效阻力矩公式;步骤2.2、建立可调尾喷管收缩运动过程等效阻力矩公式;步骤2.3、建立可调尾喷管滑动摩擦系数公式;步骤三、采用正交实验法获得优化参数,确定较为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步骤四、通过可调尾喷管模型的尺寸公差建立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和最大极限尺寸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获得不同尺寸条件下接触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尺寸偏差对同步环推力及可调尾喷管灵活性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滑动摩擦系数公式,选取三种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对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和最大极限尺寸的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动作响应计算,分析表面加工精度对可调尾喷管动作响应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6548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