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离心浸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5745.3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4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万硕;王秋良;程军胜;李兰凯;陈顺中;崔春艳;戴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41/12 | 分类号: | H01F41/12;H01F6/06;B05C9/14;B05C13/02;B05C3/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真空离心浸渍装置,包括真空浸渍罐(3)和真空混料罐(11),两个罐体连接有加热装置。真空混料罐(11)内的搅拌桨(13)通过真空混料罐外的电机(12)控制其转速;输液管道(9)通过真空混料罐(11)底部的出料口连接到真空浸渍罐(3)顶部的进料口;输液管道(9)上,在真空浸渍罐(3)顶部的进料口处装有进料口阀门(6),在真空混料罐(11)底部的出料口处装有出料口阀门(10)。在所述的真空浸渍罐(3)内底部安装有旋转台(5),旋转台(5)与真空浸渍罐外的旋转电机(1)连接,通过真空浸渍罐外的旋转电机(1)控制其转速;超导线圈(4)固定在旋转台(5)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离心 浸渍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真空离心浸渍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真空浸渍罐(3)、真空混料罐(11)、连接真空浸渍罐(3)和真空混料罐(11)罐体之间的物料输送管道(9),以及阀门;真空浸渍罐(3)连接有第一加热装置(2)和真空泵(19),真空混料罐(11)连接有第二加热装置(14)和真空泵(19);真空浸渍罐(3)的罐体上盖安装有第一真空压力表(7)和第一温度计(8),真空混料罐(11)罐体上盖安装第二真空压力表(15)和第二温度计(16);真空混料罐(11)内装有搅拌桨(13),通过真空混料罐外的电机(12)控制搅拌桨(13)的转速;输液管道(9)通过真空混料罐(11)底部的出料口连接到真空浸渍罐(3)顶部的进料口;输液管道(9)上,在真空浸渍罐(3)顶部的进料口处装有进料口阀门(6),在真空混料罐(11)底部的出料口处装有出料口阀门(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真空浸渍罐(3)内底部安装有旋转台(5),旋转台(5)与真空浸渍罐外的旋转电机(1)连接,通过真空浸渍罐外的旋转电机(1)控制其转速;超导线圈(4)固定在旋转台(5)上;所述的真空浸渍罐(3)使用透明材料制作,以便观察真空浸渍罐内部超导线圈的真空浸渍情况;所述的真空浸渍罐(3)进料口下方连接有导管,导管的一端深入到超导线圈(4)的中心孔内,把从真空浸渍罐(3)进料口输入的环氧树脂引流到超导线圈(4)的中心孔内;所述的真空离心浸渍装置对超导线圈进行真空浸渍的过程如下:1)将超导线圈(4)放于真空浸渍罐(3)中的旋转台(5)上,进行预加热,同时对真空浸渍罐抽真空;加热温度为60~100℃,抽真空至真空度为200~2Pa,保温和保压时间为12~48h;旋转台(5)通过连接在真空浸渍罐外的旋转电机(1)控制其旋转;2)将环氧树脂加入真空混料罐(11)中,同时对真空混料罐(11)加热,并对真空混料罐(11)抽真空,加热温度为40~80℃,抽真空至真空度为500~50Pa,保温和保压时间为30~60min;3)调整出料口阀门(10)和进料口阀门(6),将真空混料罐(11)中经真空脱气的环氧树脂缓慢地输入到真空浸渍罐(3)中;4)真空浸渍罐(3)内的环氧树脂通过导管流入到超导线圈(4)的中心孔内;开启真空泵,对真空浸渍罐抽真空至真空度为100~2Pa;然后打开真空浸渍罐外的旋转电机(1),带动旋转台(5)以0~500r/min的转速转动,使超导线圈(4)平稳转动;超导线圈骨架中心处的环氧树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骨架上的浸渍通道,同时顺着超导线绕制的螺旋方向,逐渐向超导线圈(4)的径向和环向浸渍;循环几次高速和低速转动,最终将整个超导线圈(4)完全浸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5574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