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2023.X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9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洋;陈超永;鲁德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1;H01R13/639;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A1)充电接口(A2)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A2)匹配的充电插针(A6);对手持移动终端(A1)充电时,将充电接口(A2)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A6)对准插入充电接口(A2)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时用户体验好,安全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移动 终端 充电站 快速 连接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A1)充电接口(A2)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A2)匹配的充电插针(A6);所述的充电插针(A6)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弹针;所述的充电插针(A6)包括1个最长弹针、1个次长弹针、8个中等长度弹针、1个次短弹针和1个最短弹针;该系统还包括充电控制单元,所述的充电控制单元包括MOS管、三极管Q1A、三极管Q1B和三极管Q2B,所述的MOS管源极连接电源VCC,MOS管漏极通过电感L1连接所述的最长弹针,所述的次长弹针接地,所述的最短弹针依次串联连接电感L4、电阻R9和电阻R10,电阻R10端部连接至三极管Q2B基极,三极管Q2B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B集电极分别连接至三极管Q1A基极和三极管Q1B集电极,三极管Q1B基极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5、电阻R6和电感L3,电感L3连接至次短弹针,三极管Q1B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A基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A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A集电极通过电阻R1连接至MOS管栅极,MOS管漏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MOS管漏极还分别通过二极管D2以及电容C1接地,其中二极管D2阴极连接MOS管漏极,二极管D2阳极接地,电阻R9和电阻R10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4阴极,二极管D4阳极接地,二极管D4阴极还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2B基极还通过电阻R11接地,三极管Q1B基极还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5和电阻R6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阴极,二极管D3阳极接地,二极管D3阴极还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VCC,MOS管栅极连接二极管D1阳极,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源VCC;对手持移动终端(A1)充电时,将充电接口(A2)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A6)对准插入手持移动终端(A1)充电接口(A2)进行充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6202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