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卸压钻孔间排距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9336.7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8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王襄禹;肖同强;褚廷湘;石亚康;刘恩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压钻孔间排距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设计卸压钻孔间排距前首先需要评估卸压地点的应力环境,计算工作面(巷道)围岩支承压力峰值σp及其位置Lp;选取Lp处围岩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围岩弹塑性解析解计算钻孔塑性区半径rp,以rp作为评价钻孔单孔作用范围的指标,确定钻孔最大间排距为R≤2rp;同时,采用弹塑性解析解计算钻孔切向应力σθ的演化曲线,取邻近钻孔切向应力曲线相交点的应力为σm,以试验地点原岩应力σ0为评价指标,确定钻孔最小间排距R的条件为σm≥σ0。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有效提高卸压钻孔间排距设计的准确性,降低钻孔工程量,可应用于高应力巷道卸压、冲击地压防治与高瓦斯煤层增透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间排距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卸压钻孔间排距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a.评估卸压地点的应力环境,计算工作面或者巷道围岩支承压力峰值及峰值位置,其中,①工作面围岩支承压力峰值σp和峰值位置Lp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m为工作面采高,m;A为侧压系数;
为煤岩体内摩擦角,°;c为煤岩体内聚力,MPa;k为应力集中系数;γ为上覆岩层平均体积力,MN/m3;h为工作面埋深,m;Px为工作面煤帮支护阻力,MPa;其次,②巷道围岩支承压力峰值σp’和峰值位置Lp’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其中:![]()
![]()
![]()
式中:
为煤岩体内摩擦角,°;c为煤岩体内聚力,MPa;r为巷道围岩任意点的半径,m;rp为塑性区半径,m;p为原岩应力,MPa;α为煤岩体塑性扩容系数;K为煤岩体峰后应变软化曲线斜率;r0为巷道半径,m;
为煤岩体残余内摩擦角,°;c*为煤岩体残余内聚力,MPa;P0为巷道支护反力,MPa;G为岩体剪切弹性模量,GPa;b.选取Lp处的围岩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围岩弹塑性解析解计算塑性区半径rp时,采用塑性区半径rp的表达式计算,计算时钻孔围岩应力边界取值为工作面或者巷道围岩支承压力峰值,将计算得出的塑性区半径rp作为评价钻孔单孔作用范围的指标,由此确定卸压钻孔的最大间排距R的条件为R≤2rp,此时邻近卸压钻孔切向应力分布曲线将以单峰形式存在;c.采用围岩弹塑性解析解计算钻孔切向应力σθ的演化曲线时,采用巷道围岩支承压力峰值σp’的表达式计算巷道围岩切向应力,以巷道围岩任意点的半径r为自变量,绘制卸压钻孔切向应力σθ的演化曲线;同时,在钻孔间排距R≤2rp条件的限制下,邻近钻孔切向应力分布曲线以单峰形式存在,且随着钻孔间排距的进一步减小,邻近钻孔切向应力曲线相交点的应力σm将逐渐减小,此时,以试验地点原岩应力p为评价指标,确定钻孔最小间排距的条件为σm≥p。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1933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