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6819.3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27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浩;李晗;林海英;王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身、机翼、尾翼和螺旋桨;车身包括车体结构、前车门、后车门和后备箱盖,前车门、后车门和后备箱盖分别与车体结构铰接;机翼包括上机翼和下机翼及其变体机构,上机翼和下机翼分别与车体结构铰接;尾翼包括平尾、垂尾和尾翼伸缩轴,尾翼伸缩轴一端与车体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平尾的翼尖和垂尾的翼根固定连接;螺旋桨包括螺旋桨叶片、螺旋桨桨毂和螺旋桨伸缩轴,螺旋桨伸缩轴一端与车体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桨桨毂固定连接,三个螺旋桨叶片分别与螺旋桨桨毂铰接。本发明机翼采用双翼布局,在保证总升力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减小了翼展长度,便于机翼折叠收进车身内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 汽车 | ||
【主权项】:
1.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身(1)、机翼(2)、尾翼(3)和螺旋桨(4);车身(1)包括车体结构(101)、前车门(102)、后车门(103)和后备箱盖(104),前车门(102)、后车门(103)和后备箱盖(104)分别与车体结构(101)铰接;机翼(2)包括上机翼(201)和下机翼(202)及其变体机构,上机翼(201)和下机翼(202)分别与车体结构(101)铰接;尾翼(3)包括平尾(301)、垂尾(302)和尾翼伸缩轴(303),尾翼伸缩轴(303)一端与车体结构(101)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平尾(301)的翼尖和垂尾(302)的翼根固定连接;螺旋桨(4)包括螺旋桨叶片(401)、螺旋桨桨毂(402)和螺旋桨伸缩轴(403),螺旋桨伸缩轴(403)一端与车体结构(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桨桨毂(402)固定连接,三个螺旋桨叶片(401)分别与螺旋桨桨毂(402)铰接;所述的机翼(2)中的上机翼(201)分为上机翼内段(203)和上机翼外段(204),下机翼(202)分为下机翼内段(205)、下机翼中段(206)和下机翼外段(207),上机翼内段(203)和下机翼内段(205)均位于车体结构(101)内部,且与其固接,上机翼内段(203)和上机翼外段(204)、下机翼内段(205)和下机翼中段(206)、下机翼中段(206)和下机翼外段(207)均为铰接;上机翼外段(204)的变体机构由上机翼外段翼梁(208)、铰链一、铰链二、铰链三、滑块(212)、滑轨(213)和连杆(214)组成,上机翼外段翼梁(208)固定安装于上机翼外段(204)内部,滑轨(213)固定安装于上机翼内段(203)内部,滑轨(213)和上机翼外段翼梁(208)通过铰链一铰接,滑块(212)能够在滑轨(213)上自由滑动,连杆(214)一端通过铰链三与滑块(212)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二与上机翼外段翼梁(208)铰接;下机翼中段(206)的变体机构由下机翼中段翼梁(215)、铰链四、铰链五、铰链六、滑块(219)、滑轨(220)和连杆(221)组成,下机翼中段翼梁(215)固定安装于下机翼中段(206)内部,滑轨(220)固定安装于下机翼内段(205)内部,滑轨(220)和下机翼中段翼梁(215)通过铰链五铰接,滑块(219)能够在滑轨(220)上自由滑动,连杆(221)一端通过铰链六与滑块(219)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四与下机翼中段翼梁(215)铰接;下机翼外段(207)的变体机构由滑轨(222)、滑块(223)、铰链七、连杆(225)、铰链八、铰链九、铰链十、连杆(230)、铰链十一、滑块(232)和滑轨(233)组成,其中铰链八、铰链九和铰链十组成连接装置(229),滑轨(222)固定安装于下机翼外段(207)内部,滑块(223)能够在滑轨(222)上自由滑动,滑轨(233)固定安装于下机翼中段(206)内部,滑块(232)能够在滑轨(233)上自由滑动,连杆(225)一端通过铰链七与滑块(223)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八与连接装置(229)铰接,连杆(230)一端通过铰链十一与滑块(232)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九与连接装置(229)铰接,下机翼外段(207)和下机翼中段(206)与连接装置(229)共同通过铰链十铰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0681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全地形交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翼可收放的陆空两用飞车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