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白叶枯病的离体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53418.6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12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生;许惠滨;郑燕梅;郑菲艳;蔡秋华;谢鸿光;何炜;连玲;吴方喜;罗曦;陈丽萍;张建福;谢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3/00;A01H4/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350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白叶枯病的离体鉴定方法,属于水稻白叶枯病的鉴定方法技术领域。该水稻白叶枯病的离体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待鉴定水稻材料的准备;步骤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活化和培养;步骤三,离体叶片营养液的配制和准备;步骤四,待鉴定水稻品种离体叶片的采集;步骤五,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接种菌液制备;步骤六,水稻叶片离体剪叶法接种;步骤七,接种后的离体叶片保湿培养;步骤八,病情的调查与记载。本发明方法采用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接种水稻白叶枯病,可以保证发病需要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一致性,充分保障感病品种发病,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白叶枯病 鉴定 方法 | ||
【主权项】:
水稻白叶枯病的离体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待鉴定水稻材料的准备:将待鉴定的水稻种子浸种催芽后播种于秧盘,待秧苗长至4‑5片叶时移栽于大田,进行常规的田间水肥和病虫害管理,待水稻生长至分蘖盛期;步骤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活化和培养:从超低温冰箱取出保存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根据抗病性鉴定需要选择不同的菌种类型,其培养方式和所需的培养环境一致,即直接在无菌操作台上蘸取适量的菌液在NA培养基上活化培养一周后备用;步骤三,离体叶片营养液的配制和准备:将配制好并经过高压灭菌的的水稻离体叶片培养营养液倒入容器中备用;步骤四,待鉴定水稻品种离体叶片的采集:从分蘖盛期的水稻植株上每个品种或单株取三张长度一致的完全展开的叶片,用油性记号笔写上品种的编号,将三张叶片的一端归置整齐后捆成一捆,然后将整齐的一端朝下放入大烧杯中,如需同时检测多个品种则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五,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接种菌液制备:将培养好的水稻白叶枯病菌菌落用涂板器从培养皿洗脱后用无菌水稀释,备用;步骤六,水稻叶片离体剪叶法接种:取一洁净的剪刀,将刀刃完全浸没在步骤五的菌液中并迅速取出,沿着步骤四中叶片尖端横切面剪下2‑3cM的叶片后,用无菌水喷湿未浸没在营养液里的部分;步骤七,接种后的离体叶片保湿培养:在烧杯开口端套一个透明的保鲜袋,然后扎住袋口,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将烧杯至于光照环境下连续保湿培养10‑15天;步骤八,病情的调查与记载:待感病的对照品种发病充分后开始调查病情,通过测量叶片病斑长度,根据调查标准调查病斑长度和抗性级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5341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水稻耐盐碱性鉴定的盐池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早实核桃等外苗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