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氏凯伦藻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17623.7 | 申请日: | 201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6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龙;朱鹏;严小军;高威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米氏凯伦藻的检测方法,设计了三对LAMP引物FIP、BIP、LF、LB、F3和B3,其中FIP为5’端生物素标记引物,LF为5’端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探针,配制含三对引物和样品模板的LAMP反应体系步骤,对LAMP反应体系进行扩增,然后用LFD试纸条检测,并随后进行了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价。本发明具有比现有传统技术PCR检测米氏凯伦藻的方法更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实用性及便捷性,可以在实际野外现场应用,有利于检测和控制米氏凯伦藻的爆发,提前做好预防。运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有害藻类米氏凯伦藻的检测,能有效的预防有害藻类米氏凯伦藻发生大规模赤潮,这对保护我国海洋及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氏凯伦藻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LAMP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物组包含有:F3,序列为GCTTATTTGGCATATTCGTTAG、B3,序列为ACTTACCCAATCCCGTGG、FIP,序列为GGCCAAAGAATTCACTAGGATAAGCGTGCTTTGGCTATTTGTGG、BIP,序列为GACGGCTGCTGAAGCATCTCTTTGCACCAAGTTTTTGATCTC、LF,序列为ACAAAGACTGCAGCTGTCAAT、LB,序列为AAGCACAAGCCTTTACGTTTCTT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1762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