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QR算法的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08587.3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4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王鹏博;邱志平;王磊;管闯闯;李晓;吕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QR算法的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旋翼模型进行有限元的模态分析,求出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然后将控制方程写成状态空间的表示形式。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中的LQR算法,把旋翼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等价成输出调节器问题。采用基于LQR算法的振动主动控制之后,旋翼的振动剧烈程度明显改善。本发明是主动控制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的联合应用,便于在旋翼的设计阶段进行振动控制预估,提高了分析效率,通过采用主动控制的方法,改善了旋翼的振动特性,对于具体应用中有很强工程实践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 振动主动控制 算法 主动控制 预估 输出调节器 表示形式 分析效率 刚度矩阵 工程实践 控制方程 联合应用 模态分析 设计阶段 旋翼模型 振动控制 振动特性 质量矩阵 状态空间 阻尼矩阵 最优控制 等价 应用 分析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LQR算法的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对旋翼模型进行有限元的模态分析,得到旋翼的刚度矩阵K0 ,质量矩阵M0 ,以及阻尼矩阵C0 ;以及有限元模型中的全部位移坐标列向量x;第二步,在旋翼外表面铺设压电纤维铺层,对压电纤维铺层通电产生控制力矩,通过对旋翼施加控制力矩的方式达到控制振动特性的目的;第三步,确定控制力矩的个数r以及各个控制力矩的施加位置,所有控制力矩中的力的大小组成列向量u;第四步:根据第一步得到的刚度矩阵K0 、质量矩阵M0 ,阻尼矩阵C0 ,以及全部位移坐标列向量x和第三步确定的控制力矩个数和位置,得到旋翼的振动控制微分方程;将旋翼振动控制微分方程改写成标准的状态空间方程表示形式;第三步中施加控制力矩位置处的节点位移作为输出响应向量y;第五步:根据第四步得到的状态空间方程,采用控制理论中的LQR算法,并且基于输出调节器的最优控制理论,进行旋翼振动的主动控制设计;第六步:通过第五步中的LQR算法计算得到状态反馈增益矩阵G;通过G可以求出振动过程中施加的控制力矩的大小,从而开展旋翼振动主动控制;第七步:基于第六步中旋翼实施振动主动控制之后的振动特性效果,判断进行主动控制之后的旋翼振动特性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则结束;如果不满足,返回第三步,控制力矩的个数由原来的r变为r+1,然后重复第四步到第六步操作,直到旋翼的振动特性满足约束条件为止;所述第五步和第六步中,采用控制理论中的LQR算法,并且基于输出调节器的最优控制理论,进行旋翼振动的主动控制,及通过LQR方法计算得到状态反馈增益矩阵G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输出调节器问题中,性能指标取为二次型形式如下: J = 1 2 ∫ 0 ∞ [ y T Q y + u T R u ] d t ]]> 其中,利用第三步所有控制力矩中的力的大小组成列向量u和第四步输出响应向量y,最优控制理论要求J取最小值时的控制是最优控制;控制理论中的LQR算法,要求矩阵Q和矩阵R是正定常数的权系数矩阵,计算中均取为单位对角矩阵;(2)根据矩阵Q和矩阵R以及第四步中的状态空间方程,解矩阵代数的Riccati方程,计算得到状态反馈增益矩阵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0858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