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发热包芯双层结构纱线保暖机织面料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0682.6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曙光;陈志华;季莉;许爽爽;褚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D03D15/06;D06C9/02;D02G3/36;D02G3/04;D01F1/10;D01F6/92;D06L1/12;D06M11/38;D06M11/50;D06M13/203;D06M13/2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发热包芯双层结构纱线保暖机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纤维原料的选择;纱线规格选择;蓄热发热包芯双层结构纱线保暖机织面料的设计;机织面料生产工艺流程。本发明的蓄热发热包芯双层结构纱线保暖机织面料具有蓄热发热纤维、双层结构纱线内部中空、双面织物等三重保暖功能;如果作为芯丝的化纤长丝具有中空,则该保暖机织面料具有蓄热发热纤维、双层结构纱线内部中空、中空化纤长丝、双面织物等四重保暖功能,从而在不增加厚度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机织面料的保暖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发热 双层 结构 纱线 保暖 机织 面料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蓄热发热包芯双层结构纱线保暖机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纤维原料的选择选择的纱线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空化纤长丝、水溶性维纶短纤维,四合一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所选用的纱线线密度范围在14.8tex~40tex,由于是色纺纱线,可省去染色工序;所述蓄热发热纤维为咖啡炭纤维,属于改性涤纶,是将废弃的咖啡渣,经过1300℃高温炭化生成的咖啡炭,运用纳米技术进行微粉化,研磨成300nm的纳米级粉体超微颗粒,再与聚酯通过共混纺丝而制成;所选咖啡炭纤维规格为1.67dtex×38mm,咖啡炭纤维混用比例为30%~50%;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选用粘胶纤维,纤维规格为:1.33~1.67dtex×38mm,其混用的比例为30%~50%;所述中空化纤长丝为中空锦纶长丝,规格是2.8tex/12f,强度为4.6cN/dtex,断裂伸长率31%,中空锦纶长丝所用比例为5%~25%;所述水溶性维纶短纤维规格为1.67dtex×38mm,80℃水温溶解,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比控制在10%~20%;(二)纱线规格选择本申请保暖机织面料使用的纱线,经纱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蓄热发热纤维的混纺比为30~50%,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比为70~50%;纬纱1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蓄热发热纤维的混纺比为30~50%,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比为70~50%;纬纱2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空化纤长丝/水溶性维纶短纤维四合一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蓄热发热纤维的混纺比为30~50%,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比为30~50%,中空化纤长丝的混纺比为5~25%,水溶性维纶短纤维的混纺比为10~20%;(三)蓄热发热包芯双层结构纱线保暖机织面料的设计1、规格设计为使织物穿着后具有一定的保形、保暖性,伸展方便、舒适透气,设计规格为28tex×28tex×354根/10cm×276根/10cm,门幅为146cm,采用纬二重组织,克重为170g/m2;2、组织设计织物组织采用纬二重组织,纱线在织物中呈重叠状配置,形成双面织物,较细纱线可增加织物的厚度和质量,既轻薄舒适提高保暖性能;纬纱配置说明如下:第1种保暖机织面料:表纬:纬纱1;里纬:纬纱2;第2种保暖机织面料:表纬:纬纱2;里纬:纬纱2;第1种织物的表纬使用纬纱1,第2种织物的表纬使用纬纱2,表组织采用1/3↗;里纬使用纬纱2,里组织采用3/1↗,里组织的反面组织则为1/3↖,表里纬纱排列比为1:1,这样使织物正反面均具有良好的纬面效应,无论是第1种织物还是第2种织物,由于里纬是四组份蓄热保暖纱线,因纬面效应而使织物与皮肤直接接触面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表纬的纬浮线必须将里纬的纬组织点遮盖住,里纬的短纬浮长线配置在相邻表纬的两浮长线之间;(四)机织面料生产工艺流程纬纱2含有中空化纤长丝及水溶性维纶短纤维,根据退维:退除纱线中的水溶性维纶,与织造的先后,机织面料生产分为织造之前退维、织造之后退维两种工艺流程:1、织造之前退维——绞纱退维第1种织物由于表纬与里纬使用了热收缩率不同的纬纱,因此必须采用绞纱退维方法,工艺流程如下:(1)经纱准备:筒子纱→整经→浆纱→穿经;(2)纬纱准备:①纬纱1:筒子纱;②纬纱2:筒子纱→摇纱成绞→退维→清洗→烘干→络筒;(3)机织面料生产:织造→染整;2、织造之后退维——织物退维织物退维工艺流程的特点: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但织成布以后再退维、退浆、化纤长丝热收缩,会影响最终织物的成形,且机织面料的风格也有差异,因此在机织工艺和染整工艺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第2种织物由于表纬与里纬使用了热收缩率相同的纬纱2,因此可以采用织物退维方法,工艺流程如下:(1)经纱准备:筒子纱→整经→浆纱→穿经;(2)纬纱准备:筒子纱;(3)机织面料生产:织造→退维→染整;所述退维工艺中,具体工艺参数如下:1、热水温度:为了提高退维率,热水温度比溶解温度提高10~15℃;2、浴比:小浴比用水量少,退维率降低;大浴比用水量多,退维率提高;一般用于退维的浴比控制在1:5~1:20;3、溶解时间:为了保证退维率,热水温度越低、浴比越小,溶解时间应该越长,所以一般退维的溶解时间控制在20~60min,随着热水温度的提高、浴比的增大,溶解时间可以逐渐缩短;所述织造工艺中,具体工艺条件如下:1、绞纱退维的机织工艺本申请所生产的第1种机织保暖面料,必须采用绞纱退维的机织工艺,经纱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纬纱1与经纱相同,纬纱2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空化纤长丝/水溶性维纶短纤维四合一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1)整经工艺采用贝宁格ZC高速片纱整经机,该机配有GCF型纱线张力器和断头自停装置,利用该机配有的高效液压制动装置,做到经轴、压辊和导纱辊同步制动,制停时间控制在0.3~0.4S,停在距离在3—4m,生产的经轴圆实,片纱张力均匀,成形性好;车速设定为900m/min,同时设定筒子架锭子角度,检查纱线通道是否光滑,保证筒子退绕正常,避免毛羽增加;(2)浆纱工艺浆纱工序采用无PVA环保和低上浆率的浆纱工艺,浆料配方如下:磷酸酯淀粉45kg,复合变性淀粉25kg,丙烯酸5kg,蜡片2kg,抗静电剂2kg,调浆体积1000L,浆液浓度7%,浆液黏度10s,使用祖克浆纱机,以中小张力控制,减少经纱伸长,浆纱车速60m/min,上浆温度90℃,压浆力9.5KN,上浆率10.5%,回潮率9.5%,增强率28.5%,减伸率25%,毛羽降低率35%;(3)织造工艺织机采用津田驹‑‑9200喷气织机,由于经纱为双组分,且弹性较好,此机缩短打纬动程,打纬充分;在保持开口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使综框靠近织口,扩大开口角,减少开口不良;AJC‑S引纬自动控制:配置可省气模式功能,通过控制与实际的纬纱飞行相匹配的喷嘴喷射,使省气和稳定运转能够兼得;二种纬纱粗细一致,合理调节主辅喷嘴引纬气压,使纬纱具有均匀一致的张力,使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始终处于微紧张状态;因而,主辅喷嘴引纬气压不能太高,主喷嘴气压调节为0.25MPa,辅喷嘴气压调节为0.4MPa;生产时开口时间控制为295°;将上机张力装置设置为3.5KN;在出口侧加装牵引装置;2、织物退维的机织工艺本申请所生产的第2种机织保暖面料,采用织物退维的机织工艺,经纱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纬纱1与纬纱2均是蓄热发热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空化纤长丝/水溶性维纶短纤维四合一混纺包芯双层结构纱线,织成坯布以后再退维以及随后的织物退浆、染整都将在热水中进行加工处理;织物退维的机织工艺与绞纱退维的机织工艺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成品面料的密度相同,绞纱退维应该采用较小的染整幅缩率,设为w1,织物退维应该采用相对较大的染整幅缩率,设为w2;如果纬纱的热收缩率为ε,则理论上:w1=w2×(1‑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3068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运动裤(三十八)
- 下一篇: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