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用可移动式电极组件及其更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04082.2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45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深;刘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B5/033 | 分类号: | C03B5/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用可移动式电极组件及其更换方法,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棒、护套和冷却套筒,冷却套筒位于池窑外侧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护套套装在电极棒上,护套位于冷却套筒中;使用时,冷却套筒固定连接在池窑壁中,护套的一端伸出冷却套筒,并位于池窑壁中,电极棒的一端伸出护套,并伸入池窑内腔的熔液中,电极棒的另一端位于护套和冷却套筒的外侧。在电极被严重侵蚀后,可推进更换新的电极,不需要停炉,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连续玄武岩纤维的可持续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玄武岩 纤维 池窑用可 移动式 电极 组件 及其 更换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连续玄武岩纤维池窑用可移动式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棒(1)、护套(2)和冷却套筒(3),冷却套筒(3)位于池窑外侧的一端设有进水口(301)和出水口(302),护套(2)套装在电极棒(1)上,护套(2)位于冷却套筒(3)中;所述的电极棒(1)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螺纹;电极棒(1)的另一端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外螺纹,凸台的外螺纹与凹槽的内螺纹适配;使用时,冷却套筒(3)固定连接在池窑壁中,护套(2)的一端伸出冷却套筒(3),并位于池窑壁中,电极棒(1)的一端伸出护套(2),并伸入池窑内腔的熔液中,电极棒(1)的另一端位于护套(2)和冷却套筒(3)的外侧;更换电极时,将第二电极棒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极棒位于池窑外侧的一端,接着将第二电极棒推入池窑中,第二电极棒开始工作,完成对第一电极棒的更换;待第二电极棒熔化后,采用上述方法将下一根电极棒连接在正在使用的电极棒的一端,并向池窑中推入下一根电极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0408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锗木薯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富钒花生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