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组合式井隧模块结构施工方法及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94645.4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9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竟强;王琼;白伟亮;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竟强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08;E21D20/00;E21D11/1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刘扬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地下井道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应力组合式井隧模块结构施工方法及模块结构,提供一种通过预应力内框架来减小隧洞变形,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小,一次成型的方式可以减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的预应力组合式井隧模块结构施工方法及模块结构,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总模块数;b、构成盾构支撑环;c、拼装预制衬砌管片;d、构建内框架结构;e、对内框架结构施加顶推力,形成具有预应力的组合式外衬内框架体系;f、在地下岩土与预制衬砌管片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压力灌浆,形成封闭的灌浆结构;g、固定预应力索的预应力索锚固端;h、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施工。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之中。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组合式 模块 结构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预应力组合式井隧模块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根据设计施工需要,在模块工厂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根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土层特性以及项目特点确定总模块数;b、其次,在隧洞起始端建立竖井,采用盾构在水平起点建立支护,构成盾构支撑环(4);c、在上述盾构支撑环(4)内,沿盾构支撑环(4)内壁面由底部逐渐往上拼装预制衬砌管片(1),并且在预制衬砌管片(1)中穿预应力索(2),所述穿预应力索(2)在构件内的位置与体系内力分布相协调;d、在上述步骤所述的拼装预制衬砌管片(1)和预应力索(2)的同时,在盾构支撑环(4)内构建内框架结构(3),其中所述预制衬砌管片(1)位于盾构支撑环(4)与内框架结构(3)之间,所述内框架结构(3)内设置有可拆卸预应力顶推装置(6);e、待预制衬砌管片(1)和预应力索(2)沿盾构支撑环(4)内壁面拼接合拢完成整体拼装后,通过预应力顶推装置(6)对内框架结构(3)施加顶推力,所述内框架结构(3)通过预应力顶推装置(6)的支撑力而与预制衬砌管片(1)紧贴并使预制衬砌管片(1)与盾构支撑环(4)之间贴紧,同时也张拉预应力索(2)从而形成具有预应力的组合式外衬内框架体系;f、待上述组合式外衬内框架体系形成后,盾构机(7)继续向前掘进,在盾构支撑环(4)撤出的同时在地下岩土(5)与预制衬砌管片(1)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压力灌浆,形成封闭的灌浆结构(41),与此同时,调节预应力顶推装置(6)的推力及预应力索(2)的拉力以满足隧洞变形控制要求;g、待上述隧洞变形控制所得到的结构稳定后,固定预应力索(2)的预应力索锚固端(22),并且在保证内框架结构(3)对预制衬砌管片(1)的支撑张力不变的前提下拆卸出预应力顶推装置(6)并形成预应力内框架支撑结构(61),随后在内框架结构(3)上铺装次梁、面板或墙板(34)从而形成不同的建筑分隔;h、盾构机(7)向前掘进后形成新的由盾构支撑环(4)支撑的施工空间,在所述新的施工空间内沿隧洞纵向间隔一定距离逐榀拼接形成新的支撑系统,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施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竟强,未经黄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9464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