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7739.9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4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勋;李昀澄;凌飞;周佳加;陈涛;张宏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6 | 分类号: | G05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下运动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系统进行建模;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H∞控制器;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以保证纵倾角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建立基于T‑S模型的UUV的深度及纵倾模型,并且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垂直面运动H∞控制器,利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解决UUV下潜过程中纵倾角过大的问题,以保证UUV作业的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pdc uuv 垂直面 运动 sub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T‑S模型和PDC的UUV垂直面运动H∞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包括UUV深度控制模型和UUV纵倾控制模型;UUV垂直面运动模型为垂向方程:
纵倾方程:
姿态方程:
运动关系式:
式中,m为UUV质量;L为UUV的长度;ρ为海水密度;B为UUV所受的浮力;u、v、w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分速度;q、p、r为UUV纵倾、横倾和垂向角速度;x、y、z为UUV纵荡、横荡和垂荡位移;xG、yG、zG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重心;φ为UUV横摇角、θ为UUV纵倾角、ψ为UUV艏摇角;δs为水平舵舵角;X、Y、Z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K、M、N为UUV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矩;Z′(·)、M′(·)为无因次水动力系数,I(·)为艇体坐标系下对轴的转动惯量;重心与浮心坐标分别为(0,0,0)、(0,0,zB);J为UUV对原点不在重心坐标系的惯量矩阵,
(2)利用T‑S模型对UUV的深度及纵倾系统进行建模;UUV深度及纵倾控制系统含有扰动的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式中,x(t)∈Rn为状态变量;u(t)∈Rm为控制输入变量;w(t)∈Rq,w(t)∈L2(R)为外界扰动;f(t)为非线性函数;用如下T‑S模糊系统逼近上述UUV垂直面子系统,规则如下:Ri:if ξ1(t) is Mi1 and ξ2(t) is Mi2...and ξp(t) is Mip
z(t)=Cx(t)+Du(t)式中,ξi(t),i=1,2,...,r模糊规则的前件变量;Mij(j=1,2,…,p)为模糊集合;r为规则个数;(Ai,Bi,H)为第i个子系统相应维数的矩阵;Ri为模糊系统的第i条规则;C,D为被控输出相应维数的矩阵,得到UUV垂直面子系统的全局模糊模型:
其中,
βi(ξ(t))表示ξ(t)属于模糊集合Mij的隶属函数,同时也表示第i条规则的适用度;hi(ξ(t))表示规范化隶属度函数;(3)基于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设计H∞控制器;模糊系统为:
得到模糊控制结构:
全局系统模糊控制器为:
闭环系统为:
其中,
(4)运用深度‑纵倾协调控制变深的方法控制UUV的下潜,以保证纵倾角满足设计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8773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