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锻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54904.0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吕美莲;刘春超;冯宝倪;吕俊;吕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8 | 分类号: | C21D1/28;C21D1/18;C21D9/50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熊伟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锻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在装炉的过程中,锻件应放置在加热炉的有效加热区内,工件与工件之间留有间隙,还要考虑不同锻件放置方式对变形的影响,如筒类锻件应平放;轴类锻件底部应放置垫铁,方块类锻件应立放,对于锻件的补焊,在焊后应及时的用保温棉覆盖,减少温度损失,以减小热应力;对细化晶粒不够充分,对于较厚的管板锻件,由于冶炼条件、偏析严重,内部晶粒相对粗大,则需增加一次正火和一次过冷,使基体组织更加细化和均匀,为后续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做好组织准备。焊后高温回火,大大降低了焊接裂纹的产生倾向,稳定组织,在精加工后变形倾向小。 | ||
搜索关键词: | 锻件 热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锻件焊后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装炉的过程中,锻件应放置在加热炉的有效加热区内,工件与工件之间留有间隙,还要考虑不同锻件放置方式对变形的影响,如筒类锻件应平放;轴类锻件底部应放置垫铁,方块类锻件应立放;2)对于锻件的补焊,在焊后应及时的用保温棉覆盖,减少温度损失,以减小热应力;3)分块锻件的锻后热处理具体步骤为:第一次正火前,锻件温度在600~650℃,保温7小时,然后进行升温开始第一次正火;第一次正火升温至930±20℃,保温6小时;吊下台车空冷至400~450℃;高温回火第一次正火后冷却至400~450℃,入炉300±20℃保温12小时,继续加热进行高温回火;高温回火升温至580±20℃,保温50小时后冷却至低于150℃,出炉,完成锻件的锻后热处理工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5490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作物大棚气候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用户设备之间授权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