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协调变形支护系统及其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75121.3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7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14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铭;陈卫忠;谭贤君;伍国军;于洪丹;赵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刘子成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协调变形支护系统及其支护方法,系统包括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包括深入至稳定岩体的锚固支护结构、紧密贴附于围岩内壁的第一保护层、和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内侧的泡沫混凝土填充层,所述泡沫混凝土填充层内侧设有二次衬砌;所述第一保护层由沿隧道径向厚度相同的混凝土喷层和若干可压缩垫块构成。混凝土层被可压缩垫块分隔,使混凝土层的整体柔性大大加强,更能充分显示出初衬的柔性支护的特征,避免软岩大变形时所造成的初衬破裂,配合泡沫混凝土填充层、锚固支护结构以及二衬的综合作用,使支护系统的整体性更好。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软岩大 变形 隧道 协调 支护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协调变形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包括深入至稳定岩体的锚固支护结构、紧密贴附于围岩内壁的第一保护层和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内侧的泡沫混凝土填充层,所述泡沫混凝土填充层内侧设有所述二次衬砌;所述第一保护层由混凝土喷层和若干可压缩垫块构成,所述混凝土喷层和所述可压缩垫块沿隧道径向厚度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751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