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体探测的遗漏孩童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4230.4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2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剑斌;刘通;闫玮;李沛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利中心 43102 | 代理人: | 冯青 |
地址: | 41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体探测的遗漏孩童检测方法。在极低功耗的情况下,采用红外传感器对人体目标进行初检;在初步检测到可疑目标之后,再启动摄像机,采用视频目标复核方法确认是否存在遗留孩童,通过双层检测模式,既可以降低系统功耗,又可以降低遗漏孩童检测的虚警率和漏警率,从而提高遗留孩童检测的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探测 遗漏 孩童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人体探测的遗漏孩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红外传感器对人体目标进行初检;在初步检测到可疑目标之后,再启动摄像机,采用视频目标复核方法确认是否存在遗留孩童,流程如下:(1)、红外人体探测初检本发明的遗留孩童检测设备包括三个模块:ARM处理板、红外传感器、摄像机,采用ARM处理板控制各模块的供电,在静默状态下只给ARM处理板和红外传感器供电,这两个模块的功耗都低,仅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可疑目标时,才通知ARM处理器给摄像机上电,具体步骤为:Step 1:ARM处理板查询连接红外传感器的GPIO电平;Step 2:如果连接红外传感器的GPIO电平为高电平,表示红外传感器探测到目标,那么给摄像机上电,关闭红外传感器电源;否则,转入Step 1;Step 3:ARM处理板启动视频目标复核线程;Step 4:在3分钟时间段内查询视频目标复核线程的检测结果,如果视频目标复核线程检测到目标,则启动车辆的语音报警,并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车内图像和车辆信息给校车负责人和上层监管部门,发送完毕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语音模块;Step5:关闭摄像机,同时给红外传感器上电,转入Step 1;(2)、视频目标复核为降低红外传感器引起的虚警,在红外传感器触发报警之后,采用视频分析方法对可疑目标进行复核,具体步骤为:Step2.1:边缘计算考虑到目标与背景之间必然存在灰度差异,本发明先在灰度图像上采用梯度算子求取图像边缘,像素点
的梯度表示为
其中,f (x ,y )表示像素点
处的图像灰度,
和
分别表示其沿
和
方向的梯度,具体梯度值采用图像与梯度算子模板的卷积来表示,像素点
的梯度模值表示为
对于每一个像素点,如果其梯度模值m大于阈值T1,则认为该像素点为边缘像素点,本发明中,阈值T1取经验值10;Step2.2:目标粗定位对图像进行多尺度搜索,具体地,设最小搜索窗口尺寸为
,也即可疑目标的最小尺寸,本发明中图像尺寸为640×480,
取为10,
取为20,最大搜索窗口尺寸为
,也即可疑目标的最大尺寸,本发明中
取为60,
取为120,先进行行搜索,此时搜索窗口的高度不变,每一轮搜索完毕,即从图像左上角开始到达右下角为止,之后窗口宽度增加1,直至达到最大窗口宽度
;然后搜索窗口高度增加1,继续重复行搜索,直至搜索窗口宽度和高度分别达到
和
,在多尺度搜索过程中,判断每一个搜索窗口中是否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搜索窗口内包含边缘像素点;(b)搜索窗口的四条边上不存在边缘像素点,也即所有边缘像素点都在搜索窗口内部,如果某搜索窗口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认为该搜索窗口可能存在目标,存储该矩形框,然后,将所有存储的矩形框进行合并操作,具体地,将位置上存在重叠的矩形框合并,合并后矩形框的起点坐标和尺寸取合并前两个矩形框坐标和尺寸的平均值,同时,对于合并后的矩形框,记录其所合并的矩形框总数,作为该矩形框的得分,最后,对于合并后的矩形框,如果其得分大于阈值T2,则保留该矩形框,认为该矩形框内包含可疑目标;否则,删除该矩形框,在本发明中,阈值T2取经验值5;Step2.3:霍夫圆检测遍历Step2.2检测到的各个矩形框,对每一个矩形框,扫描其中的边缘像素点,采用霍夫圆检测方法判断该矩形框中是否存在近似圆,并记录圆的半径R,如果T3<R<T4,则认为存在遗留孩童,视频目标复核结果为存在孩童目标,如果所有矩形框都不存在遗留孩童,则认为图像中没有孩童目标,其中,T3和T4为经验阈值,在本发明中T3=5、T4=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1423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