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2062.5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3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史乃安;丛志宇;关菊;邰传志;艾新冰;徐岩松;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考虑影响带钢轧制稳定性或影响带钢特性的主要因素:钢种、厚度、宽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进行数学模型层别划分;对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划分层别时重点考虑不同的带钢特性因素;数学模型层别F是诸多特性因素层别号的函数,F=f(Gi,Hi,Wi,FTi,CTi),最后根据数学模型层别判定规则进行热轧带钢数据的层别判断。本发明通过动态的层别判断,可以有效的保持自学习系数的连续性,避免了自由规程轧制特别是交叉轧制中,由于同钢种不同炉的钢水成分的变化波动或规格的微小变化导致的自学习和设定混乱,最大程度了保证了数学模型的设定可靠性,提高数字模型设定精度和轧制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带钢 数学模型 数据 判断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数学模型层别划分规则:影响带钢轧制稳定性或影响带钢特性的参数主要有:钢种、厚度、宽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根据影响带钢特性的不同参数进行数学模型层别划分的规则为:a)材质层别划分:对于带钢特性无突变的品种,材质层别按碳当量CEQ进行分档,各档的层别号为Gi,i=1~10;各档碳当量间距LGi为0.03~0.10;CEQ计算公式为:CEQ=(C+Mn/6+Si/24)×100%;其中C、Mn、Si分别为带钢中所含碳、锰、硅元素的重量;b)厚度层别划分:根据带钢厚度进行分档,各档层别号为Hi,i=1~20;各档厚度间距LHi为0.2~5mm;且带钢厚度越小,各档的厚度差也越小;c)宽度层别划分:根据带钢宽度进行分档,各档层别号为Wi,i=1~10,各档宽度间距LWi为50~200mm;d)终轧温度层别划分:根据带钢终轧温度进行分档,各档层别号为FTi,i=1~5,各档温度间距LFTi为20~50℃;e)卷取温度层别划分:根据带钢卷取温度进行分档,各档层别号为CTi,i=1~10,各档温度间距LCTi为20~50℃;对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划分层别时考虑的带钢特性参数如下:a)对粗轧区域模型,考虑材质、厚度、宽度共三个参数;b)对精轧区域模型,考虑材质、厚度、宽度、终轧温度共四个参数;c)对于层流冷却模型,考虑材质、厚度、宽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共五个参数;d)对于卷取设定模型,考虑材质、厚度、宽度、卷取温度共四个参数;2)数学模型层别判定规则;对于某一个数学模型,其层别是由诸多特性参数共同决定的,即数学模型层别F是诸多特性参数层别号的函数,F=f(Gi,Hi,Wi,FTi,CTi);a)在一个精轧工作辊周期内,换辊开轧第一块带钢的各参数的数学模型层别,根据带钢的原始数据按计算结果直接赋予相应的层别号;b)从换辊开轧的第二块带钢开始,各参数最终的数学模型层别号按以下流程进行计算:第一步,根据带钢原始数据分别进行材质G、厚度H、宽度W、终轧温度FT、卷取温度CT的层别号计算,并与上一块带钢的相应参数的层别号进行对比;第二步,如果本块带钢和上一块带钢的层别号只有一个不相同,并且这个不相同的层别号是相邻的层别号,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按计算结果直接赋予相应的层别号;第三步,对于层别号不同的带钢特性参数,计算本块带钢和上一块带钢的原始数据差值的绝对值A,并与相应层别数据变化允许极限值A‑Lim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本块带钢的层别号;即:如果A≤A‑Lim,则本块带钢取上一块带钢的层别号,即前后两块钢同属一个层别;如果A>A‑Lim,则取本块带钢计算层别号,即本块带钢与上一块带钢不属于同一个层别;第四步,根据上述计算的各特性参数层别号,计算本块带钢的层别F,F=f(Gi,Hi,Wi,FTi,CTi);根据层别F,在层别数据表中调取相应的模型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1206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