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纳米颗粒表面硬蛋白冠形成过程参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95348.7 | 申请日: | 201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8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傲能;王泽洋;刘奕;王海芳;奚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纳米颗粒表面硬蛋白冠形成过程参数的方法,用Stober法,把标记一种荧光素的蛋白A包裹进纳米颗粒,再将上述包裹好蛋白A的颗粒与标记另一种荧光素的蛋白B吸附结合。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根据FRET发生的作用条件,使包裹的蛋白A与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第一层蛋白B保持在10 nm之内,利用FRET效果强弱来探测来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后形成纳米颗粒‑蛋白冠中硬壳部分的过程。本发明利用纳米颗粒包裹蛋白、结合FRET技术准确探测纳米颗粒与吸附在表面的第一层蛋白的相互作用。能方便地探测备纳米颗粒大小、表面功能化、蛋白表面电荷等因素对蛋白质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的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荧光 共振 能量 转移 技术 检测 纳米 颗粒 表面 蛋白 形成 过程 参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纳米颗粒表面硬蛋白冠形成过程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利用Stober法,将具有一种荧光素标记的蛋白A对纳米颗粒进行包裹,形成纳米颗粒包裹体,再将包裹好蛋白A的纳米颗粒包裹体与具有另一种荧光素标记的蛋白B进行吸附结合,形成纳米颗粒‑蛋白冠结合体,并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使纳米颗粒的蛋白A包裹层与纳米颗粒包裹体表面吸附的第一层蛋白B结合层的距离保持在10 nm之内,再以两种荧光素分别作为荧光发射供体,利用荧光发射供体的激发波长分别去激发纳米颗粒包裹体的荧光素或纳米颗粒‑蛋白冠结合体的荧光素,利用FRET检测方法,通过FRET检测效果的强弱来探测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形成硬蛋白冠的过程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9534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