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外极线距离变换的树型滤波立体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7363.7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1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桦;戈豪豪;高申勇;戴国骏;沈方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593 | 分类号: | G06T7/59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佳健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外极线距离变换的树型滤波立体匹配方法。本发明首先读入两幅输入图像,计算两幅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初始视差矩阵,然后利用颜色分割约束生成颜色分割图像,再将外极线原理应用到颜色分割图像中,获得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然后利用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和输入图像共同构造最小生成树结构,并计算生成树每条边的权值,然后执行树型滤波算法,获得初始视差图像,最后对初始视差图像进行视差精化。本发明方法将外极线距离引入到代价聚合的过程中,精确度高,计算量小。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无人车导航系统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极线 距离 变换 滤波 立体 匹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外极线距离变换的树型滤波立体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计算输入图像初始代价矩阵;针对每一个像素点p的每一个视差距离d,通过计算其于对应图像中的点p'颜色信息的代价值和梯度信息的代价值获得初始代价C(p,d),具体公式如下:C(p,d)=ρ·Ccolor(p,d)+(1‑ρ)·Cgrad(p,d)其中ρ是一个预定义的参数,用于调节颜色代价和梯度代价的占比;Ccolor(p,d)和Cgrad(p,d)分别是颜色信息的代价值与梯度信息上的代价值;得到对应点在对应视差距离上的代价值后,存入初始代价矩阵;步骤(2)、获取颜色分割图像;采用一种图像分割方法,即在预构建生成树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分割约束,公式如下:
其中,we是待处理的边的权重;
表示含p节点的子树的边集,
表示包含q节点的子树的边集合,τ是一个预定义的值,用于平衡每个区域的大小,|Tp|与|Tq|是子树的大小;将整幅图像分割成多个子树结构,然后为每个子树结构随机分配一个颜色,即获得颜色分割图像;步骤(3)、获取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颜色分割图像的每一个分割符合图像外极线的分布情况;所以,利用颜色分割图像可以简单的获得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像素点p的外极线距离DEDT(p)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l(p)是像素点p所在的极线的长度,Ol(p)是p所在的极线的起点位置,|Ol(p)‑p|即p到极线起点的距离;在得到像素点的外极线距离后,将一个对应的灰度值赋予对应的像素点;步骤(4)、构造生成树结构;利用生成树结构模拟图像的结构,将图像视作一幅图G=(V,E),V是图像的点集,即像素点,E则是图的边集,边的权值即图像中相邻像素点之间的关系;首先将边集按照升序排序,权值最小的边即对应的两个相邻节点最相近,然后从权值小的边开始连接节点,直到所有的节点都完成连接,最小生成树的构建完成;利用原图和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共同构造生成树,计算边的权值;步骤(5)、树型滤波聚合;按照生成树结构流向执行滤波算法,即滤波从根节点一直向叶子节点进行,然后再从叶子节点返回根节点;经过这样的两次滤波,每个节点只和相邻节点直接聚合;步骤(6)、视差初始及后处理;视差初始是利用WTA方法,从经过聚合的代价矩阵中筛选出每个像素点p代价值最低的最佳视差d,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Dinit(p)即像素点p的初始视差值;disprange是最佳视差d的取值范围;在获得初始视差结果之后,再根据左右一致性检测筛选出视差图中的遮挡点以及误匹配点,将这些点的代价值清零,然后引入全新的代价,进行新一轮的代价聚合,获得最新的视差;新的代价公式如下:
获得新的代价矩阵之后,再一次执行树型滤波及WTA方法,获得改进后的稠密视差图,从而完成立体匹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4736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像光谱混合像元中纯物质数量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皮肤图像患处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