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7979.X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忠;高宝根;钟金龙;王颖;夏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花家庄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2)整地;(3)灌水;(4)插秧;(5)建造围栏;(6)安装监控设备;(7)建造大棚;(8)放养鸭子;(9)收获;通过将鸭子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实现生态养殖,收获的大米绿色环保、无公害,保证了水稻的高产量和质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养鸭 育稻共作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施肥后盖平整理;(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5‑8cm;(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以上,株距为15cm以上;(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00cm以上;(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8)放养鸭子: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每亩放养10‑12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50克,之后的4‑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9)收获: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收割即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花家庄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泰州市花家庄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8797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