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接触管幕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8303.6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积凯;董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新型面接触管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管幕结构作为隧道超前支护结构,由至少包含两个接触平面的矩形钢管或类似矩形钢管拼接而成,钢管与相邻钢管之间为面接触;钢管至少包含两个接触平面,分别与相邻钢管的接触平面无缝隙贴合;互相接触的两个接触平面的尺寸互相适应;在所述钢管的外壁面上、沿一个接触平面的两个长边沿分别焊接有一条滑道,相邻两根钢管通过滑道固定连接。本发明不同于传统的圆管幕结构,采用矩形或类似矩形钢管,具有拼接方便、结构受力强、超前支护效果好等优势,施工过程利用可伸缩扩挖钻头,解决了非圆形钢管钻头切削盲区问题,利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有效解决管内残留渣土清理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接触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面接触管幕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隧道施工中,作为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所述面接触管幕结构由沿隧道轴线方向水平铺设在土体内的一排钢管(1)组成,所述钢管(1)之间互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与相邻钢管之间为面接触;所述钢管(1)至少包含两个接触平面(2),分别与相邻钢管的接触平面(2)无缝隙贴合;互相接触的两个接触平面(2)的尺寸互相适应;在所述钢管(1)的外壁面上、沿一个接触平面(2)的两个长边沿分别焊接有一条滑道(3),相邻两根钢管(1)通过滑道(3)固定连接;所述滑道(3)为与钢管(1)材质相同的金属条板,在宽度方向其一半焊接在钢管(1)上,另一半作为自由端连接嵌入的相邻钢管;所述钢管(1)为矩形钢管(11)、扇环形钢管(12)、梯形钢管(13)或包含两个接触平面(2)的异形钢管(14);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依据设计管幕结构的形状,确定各类钢管的尺寸及需求数量,准备钢管、管幕钻机以及制作滑道的金属条板;步骤二、在钢管上焊接滑道(3):在接触平面(2)的两个长边沿分别焊接滑道(3);步骤三、测量放线:依据设计管幕结构的形状和尺寸进行测量放线;步骤四、管幕钻机就位:将可伸缩扩挖钻头(4)装在管幕钻机上,管幕钻机按施工点位定位好;步骤五、在加工好滑道(3)的钢管(1)内装入螺旋钻杆(6);步骤六、连接带有螺旋钻杆(6)的钢管(1)与管幕钻机;步骤七、将管幕钻机缓慢顶进直至可伸缩扩挖钻头(4)顶住土体(5),可伸缩扩挖钻头(4)处于收缩状态;步骤八、开启管幕钻机的旋转功能,使螺旋钻杆(6)开始旋转;步骤九、管幕钻机缓慢顶进,可伸缩扩挖钻头(4)在顶力的作用下打开切削臂(43),形成扩挖状态;步骤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顶进速度,直至单管顶进结束;步骤十一、将该孔位内下一根加工好滑道(3)且装入螺旋钻杆(6)的钢管(1)的后端与管幕钻机连接好,前端与已经安装好的钢管(1)连接,重复步骤七‑步骤十进行该孔位后续钢管的施工,直至该孔位所有钢管顶进结束;步骤十二、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十一,进行下一孔施工,并依次施工,直至整个管幕结构施工完成;步骤十三、整体质检:对整个管幕结构进行质检,至此,面接触管幕结构施工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6830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