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徽州传统聚落内部分区及规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2342.9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05 |
发明(设计)人: | 储金龙;顾康康;汪勇政;马明;肖铁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8 | 分类号: | G06Q50/08;G06Q50/26;E04H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徽州传统聚落内部分区及规划方法,将徽州传统聚落划分为保护区、协调区、新建区、环境协调区,根据不同区的发展需求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规划。本发明针对每类单个徽州传统聚落内部采用分区控制引导技术,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能够最大的保护徽州传统聚落。 | ||
搜索关键词: | 徽州 传统 聚落 内部 分区 规划 方法 | ||
【主权项】:
徽州传统聚落内部分区及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徽州传统聚落划分为保护区、协调区、新建区、环境协调区,其中保护区指历史风貌整体保存最好,历史文化价值最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身及规定的保护范围,以及为了保护尚存较为完好的传统街巷空间、古村落形态和肌理所必须控制的地段;协调区指建设控制区,是为了保护和协调文物古迹及古村落传统风貌的完好所必须控制的地段;新建区是为了满足聚落发展需求所划定的新开发建设集中区域;环境协调区是为了保证古村落空间环境的完整统一所必须控制的自然区域;保护区范围内严格保护历史形成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整体保护街区传统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对保护区内新建的非传统建筑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风貌环境进行整理、改造,使之符合传统村落空间风貌要求;在保护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修旧如旧的同时,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厨卫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区内的街巷格局、用地格局遵从原样;建筑在保证外观原真度的基础上,内部功能可做适当调整;原则上保护区内不建议引入新的功能,和大规模更新;保护区缺失的现代生活功能设施,建议在协调去及新建区填充;协调区是历史文化遗产区界的主要缓冲地带,应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规模,对需新、改、扩建的建筑必须在建筑风格、体量上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以取得与保护区之间合理的空间过渡,达到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街巷道路等可结合需求适度拓宽,但不得对保护区格局造成影响;适度引入新的建筑技术,但建筑风格需要与保护区协调;新建区是承担古村落发展需要而进行开发建设项目的区域,应与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有明确可见的空间划分界限,但仍应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规模、建筑风格、体量上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以达到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环境协调区内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保护现有植被、山势、水系和田园风光,应封山育林,进行水土保持,限制对古村落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古村落周边的田地应保持耕种农作物的田园风光,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古村落完整的枕山、面屏、环水空间景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4234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