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预应力张拉框架结构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0139.1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联英;蒋吉清;廖娟;丁智;孙苗苗;张茹;虞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一体化预应力张拉框架结构,用于后张法梁板张拉施工中,整体为四方体框架,底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四方体框架的中间设有隔板,将四方体框架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张拉间,右边为操作间;张拉间中,在顶部纵梁底焊接起吊梁,起吊梁上安装手拉葫芦,手拉葫芦连接千斤顶,张拉间的后面设防护挡板;操作间中,在框架底部设底板,顶部设顶板,隔板上安装有折叠操作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安置智能张拉仪的专用固定框,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间和张拉间形成一体式框架,移动方便,操作简单;设防护挡板和隔板,在不阻挡操作间内操作人员视线的前提下,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预应力 框架结构 及其 制作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一体化预应力张拉框架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一体化预应力张拉框架结构,用于后张法梁板智能张拉施工中,整体为四方体框架,由立柱(4)和连接在立柱之间的水平梁焊接而成,所述水平梁包括横梁(1)和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方体框架的底部立柱对应位置上安装有移动轮(5);所述四方体框架的中间两根立柱之间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将四方体框架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张拉间,右边为操作间;所述张拉间中,在顶部两根纵梁(2)的底部焊接一根横向的起吊梁(3),所述起吊梁(3)上安装有手拉葫芦(8),所述手拉葫芦(8)通过挂钩连接张拉用的千斤顶,待张拉的预制梁板(9)从张拉间的前面横向进入,张拉间的后面设防护挡板(7);所述操作间中,在框架底部水平梁上铺设有底板(6),框架顶部设有顶板(13),所述隔板(10)上安装有折叠操作台(15);所述底板(6)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安置智能张拉仪(14)的专用固定框,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移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材料准备:切割槽钢制备纵梁(2)、横梁(1)和立柱(4),裁切钢板形成防护挡板(7),裁切冲孔板形成隔板(10),其尺寸都根据待张拉的预制梁板(9)的截面尺寸确定;步骤二、焊接四方体框架:进行四方体框架焊接拼装,在底部立柱对应位置上安装6个移动轮(5),然后在中间两根立柱之间设隔板(10),将四方体框架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张拉间,右边为操作间;步骤三、在张拉间安装张拉装置:在张拉间顶部两根纵梁(2)的底部焊接一根横向的起吊梁(3),其上设置吊挂环(16)连接安装手拉葫芦(8),手拉葫芦下部通过挂钩连接千斤顶;步骤四、在操作间布置配套设备:操作间底部铺设底板(6),顶部铺设顶板(13),在隔板(10)上安装折叠操作台(15);步骤五、在操作间底板(6)上设用于固定安置智能张拉仪(14)的专用固定框,确保其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移位,至此,一体化预应力张拉框架结构制备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201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窗户的无人机快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