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膜碱液法气体除尘脱硫装置以及除尘脱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3878.8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梁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膜碱液法气体除尘脱硫装置以及除尘脱硫方法,由进气管、水膜除尘罐、水雾布撒装置、排水管、脱硫室和排气管组成;进气管将含有尘埃和二氧化硫等杂质的气体输送至水膜除尘室,水雾布撒装置将水雾化并输送至水膜除尘罐内部,水雾将气体加湿并在水膜除尘罐内壁形成水膜,气体中的尘埃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水膜除尘罐内壁水膜上,水膜将尘埃吸附并沿内壁滑落,最终含有尘埃的废水从排水管排出,除去尘埃的气体从水膜除尘罐一侧进入脱硫室,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硫与脱硫室内的碱液反应后留存在碱液中,反应后的洁净气体最终沿排气管排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膜碱液法气体除尘脱硫装置以及除尘脱硫方法,采用水膜加碱液的结合方式,针对性强,处理效率好,设备简单实用,适合含有大量粉尘和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的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膜碱液法 气体 除尘 脱硫 装置 以及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水膜碱液法气体除尘脱硫装置,包括进气管(1),水膜除尘罐(2),水雾布撒装置(3),排水管(4),脱硫室(5),排气管(6),智能控制器(7),水位传感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膜除尘罐(2)的一侧上部设有进气管(1)和水雾布撒装置(3),水膜除尘罐(2)的另一侧设有排水管(4)和脱硫室(5),所述脱硫室(5)顶部设有排气管(6),所述智能控制器(7)位于脱硫室(5)的前端;所述水位传感器(8)位于水膜除尘罐(2)的顶部,水位传感器(8)与智能控制器(7)导线连接;所述水膜除尘罐(2)包括:气体加湿室(2‑1),水膜除尘室(2‑2),导气环(2‑3),粉尘浓度探测器(2‑4);所述气体加湿室(2‑1)位于水膜除尘罐(2)一侧上部,气体加湿室(2‑1)为长方体中空室,气体加湿室(2‑1)与水膜除尘室(2‑2)侧壁一端垂直相切,气体加湿室(2‑1)与水膜除尘室(2‑2)相切部位内部相互贯通边缘无缝焊接;所述水膜除尘室(2‑2)为水平布置的截面为上端圆形下端梯形的柱状中空结构,水膜除尘室(2‑2)一侧与气体加湿室(2‑1)贯通,水膜除尘室(2‑2)另一侧与脱硫室(5)连通;所述导气环(2‑3)为圆弧形高分子材料板,导气环(2‑3)的外圆弧直径与水膜除尘室(2‑2)截面内侧直径相同,导气环(2‑3)外圆弧面与水膜除尘室(2‑2)内壁垂直无缝焊接,导气环(2‑3)内圆弧直径比外圆弧直径小15cm~25cm,导气环(2‑3)均匀的分布在水膜除尘室(2‑2)内壁上,导气环(2‑3)的数量不少于5个,粉尘浓度探测器(2‑4)位于气体加湿室(2‑1)的上端,粉尘浓度探测器(2‑4)与智能控制器(7)导线连接;所述水雾布撒装置(3)包括:进水干管(3‑1),进水支管(3‑2),矩形管(3‑3),雾化喷头(3‑4),电磁阀(3‑5),水泵(3‑6);其中所述进水干管(3‑1)为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直管,进水干管(3‑1)从水膜除尘室(2‑2)一侧垂直伸入水膜除尘室(2‑2);所述进水支管(3‑2)为连接进水干管(3‑1)和矩形管(3‑3)的一段软管,进水支管(3‑2)两端分别与进水干管(3‑1)和矩形管(3‑3)贯通相连;所述矩形管(3‑3)为水平布置的矩形管道,矩形管(3‑3)位于气体加湿室(2‑1)内部,矩形管(3‑3)数量不少于两层,矩形管(3‑3)在气体加湿室(2‑1)内部按竖直方向均匀布置,矩形管(3‑3)每层之间等距排列,相邻二层矩形管(3‑3)的间距为15cm~25cm;矩形管(3‑3)的上部设有雾化喷头(3‑4),雾化喷头(3‑4)的数量不少于10个,雾化喷头(3‑4)在管壁上等距均匀分布,雾化喷头(3‑4)在矩形管(3‑3)上一字排列,相邻二个雾化喷头(3‑4)之间的距离为5cm~25cm;雾化喷头(3‑4)的表面密布微孔,微孔的直径为5nm~25nm,雾化喷头(3‑4)的材质为铜锰合金材质;所述进水干管(3‑1)设有雾化喷头(3‑4),雾化喷头(3‑4)竖直向上贯通焊接在管壁上部,雾化喷头(3‑4)的数量不少于20个,雾化喷头(3‑4)在管壁上等距均匀分布,雾化喷头(3‑4)在进水干管(3‑1)上一字排列,相邻二个雾化喷头(3‑4)之间的距离为5cm~25cm;雾化喷头(3‑4)的表面密布微孔,微孔的直径为5.5nm~25.5nm,雾化喷头(3‑4)的材质为铜锰合金材质;所述电磁阀(3‑5)位于进水干管(3‑1)的一端,并与进水干管(3‑1)串联,电磁阀(3‑5)与智能控制器(7)导线连接;所述水泵(3‑6)位于进水干管(3‑1)的一端,并与进水干管(3‑1)连通,水泵(3‑6)与智能控制器(7)导线连接;所述脱硫室(5)包括:进气槽(5‑1),排气孔(5‑2),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二氧化硫浓度仪(5‑4),抽风机(5‑5);其中进气槽(5‑1)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进气槽(5‑1)竖直段为竖直通道,且底部与进气槽(5‑1)水平段贯通,进气槽(5‑1)竖直段上端与水膜除尘罐(2)一侧的矩形开口贯通,进气槽(5‑1)水平段底部与脱硫室(5)底部的距离为2cm~5cm;进气槽(5‑1)水平段上部设有排气孔(5‑2),所述排气孔(5‑2)为上端圆锥型下端圆柱形的细管,排气孔(5‑2)下端与进气槽(5‑1)水平段垂直贯通,排气孔(5‑2)均匀分布在进气槽(5‑1)水平段上,排气孔(5‑2)数量不少于100个,排气孔(5‑2)行间距为2cm~5cm,排气孔(5‑2)列间距为2cm~5cm,排气孔(5‑2)的直径为15nm~35nm,排气孔(5‑2)的材质为铜锰合金材质;所述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为水平交错布置的薄板,相邻的两层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一块无缝焊接在脱硫室(5)的前侧内壁上,另一块则无缝焊接在脱硫室(5)的后侧内壁上,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的宽度比脱硫室(5)宽度小20cm~30cm,相邻的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垂直间距为10cm~15cm,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的数量为3~13块;二氧化硫触媒分解板(5‑3)上部设有二氧化硫浓度仪(5‑4),并固定在脱硫室(5)上部,二氧化硫浓度仪(5‑4)与智能控制器(7)导线连接;脱硫室(5)上部还设有抽风机(5‑5),抽风机(5‑5)与智能控制器(7)导线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387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