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前编码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2622.0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9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惠;刘美莹;解晓蓬;樊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27/58;G02B27/46;G02B26/06;G02B5/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3英寸图像探测器和解码处理单元,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第一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二镜片、第三镜片,1/3英寸图像探测器和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第一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二镜片以及第三镜片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的曲率半径、X方向通光半孔径、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与现有技术中的各参数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不改变图像传感器硬件条件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超大焦深的清晰成像,还可获得对应于更小物理像元尺寸探测器的超分辨率重构图像的波前编码成像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成像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包括波前编码成像镜头、1/3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所述波前编码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二镜片以及第三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相位掩膜板、第二镜片、第三镜片,1/3英寸图像探测器以及解码处理单元依次设置在同一光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18.91mm,第一镜片的前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6.22mm;所述第一镜片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径是234mm,第一镜片的后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5.85mm;所述第一镜片的前表面与第一镜片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3.0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前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4.95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后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4.42mm;所述第一镜片的后表面与相位掩膜板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3.22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前表面与相位掩膜板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2.0mm;所述第二镜片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34.973mm,第二镜片的前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4.43mm;所述第二镜片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径是15.776mm,第二镜片的后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5.46mm;所述相位掩膜板的后表面与第二镜片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2.0mm;所述第二镜片的前表面与第二镜片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3.0mm;所述第三镜片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33.6240mm,第三镜片的前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5.57mm;所述第三镜片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径是‑26.53mm,第三镜片的后表面的X方向通光半孔径以及Y方向通光半孔径均是4.24mm;所述第二镜片的后表面与第三镜片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是5.17mm;所述第三镜片的前表面与第三镜片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是3.0mm;所述第三镜片的后表面与1/3英寸图像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是39.313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21262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位机构
- 下一篇: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