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的手工电弧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4526.0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8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B23K9/235;B23K9/16;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13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的手工电弧焊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手工电弧焊焊前准备;1.1.9)钢管的组对要求;2.2)严禁在被焊工件表面引弧、试验电流或任意焊接临时支撑物;2.3)管子对接时,管内不得有穿堂风;2.4)点固焊所用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与正式焊相同,并不得有焊接缺陷;2.5)高级别焊缝宜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工艺;2.6)为减少焊接变形和接头缺陷,直径大于195mm的管子的对接焊口宜采用二人对称焊;2.7)施焊时,应特别注意起弧、收弧质量,多层焊应将层间接头错开;2.8)手工电弧点固焊焊缝尺寸要求:焊厚≤4mm、焊缝高度<4mm、焊缝长度5-10mm、焊厚>4mm、焊缝高度≤6mm、焊缝长度10-30mm;3)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本发明工序合理,制造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手工 电弧焊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管道的手工电弧焊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手工电弧焊焊前准备:1.1)焊缝的设臵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符合下列要求1.1.1)钢板卷板相邻筒节组对,纵缝之间的间距大于3倍壁厚且大于100mm;1.1.2)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线距管子弯曲起点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与吊、支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0mm;1.1.3)管道两相邻对接焊口中心线的距离L,当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L不小于管外径;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L不小于150mm;1.1.4)管孔应尽量避开在焊缝上,如必须在焊缝及附近开孔时,在管孔两侧大于孔径且不小于60mm范围内的焊缝经无损探伤合格;1.1.5)管子的坡口型式和尺寸的选用,应考虑保证焊接接头质量,填充金属少,作业条件好,便于操作及减少焊接变形等原则,并符合《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0)规定;1.1.6)钢管的切割与加工,对于焊缝级别高的管道宜采用机械方法进行,对焊缝级别低的管道可采用等离子切割、氧‑‑‑乙炔火焰等热加工方法,但必须去除坡口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凸凹不平处打磨平整;1.1.7)焊前将坡口表面及坡口边缘内侧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锈、漆垢等杂质清除干净,并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1.1.8)为了防止焊接裂纹,减少焊接内应力,应避免强行组对焊缝;1.1.9)钢管的组对要求:1.1.9.1)等厚管子或管件的对口,应做到内壁齐平,内壁错边量要求:高级别焊缝不超过管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低级别焊缝不超过管壁厚的20%,且不大于2mm;1.1.9.2)不等厚对接焊件、组件组对要求:当管件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厚度差大于3mm及管壁厚度大于10mm,厚度差大于薄壁厚度的30%或超过5mm时,将超厚部分按4:1削薄;1.1.10)焊条使用前说明书规定进行烘烤,烘烤次数不得超过2次,对重要部件的焊接用焊条,使用时应装入100‑‑150℃专用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2)、焊接工艺要求2.1)焊接时要保护焊区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如不采取适当防风、防雨、防雪、防寒措施,在下列条件下不得施焊:2.1.1)风速大于8m/s;2.1.2)相对湿度大于80%;2.1.3)焊接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2.2)严禁在被焊工件表面引弧、试验电流或任意焊接临时支撑物;2.3)管子对接时,管内不得有穿堂风;2.4)点固焊所用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与正式焊相同,并不得有焊接缺陷;2.5)高级别焊缝宜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工艺;2.6)为减少焊接变形和接头缺陷,直径大于195mm的管子的对接焊口宜采用二人对称焊;2.7)施焊时,应特别注意起弧、收弧质量,多层焊应将层间接头错开;2.8)手工电弧点固焊焊缝尺寸要求:焊厚≤4mm、焊缝高度<4mm、焊缝长度5‑10mm、焊厚>4mm、焊缝高度≤6mm、焊缝长度10‑30mm;3)、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3.1)当壁厚≥26mm时,预热100‑‑200℃;3.2)当壁厚>36mm时,焊后热处理温度600‑‑650;加热速度:升温至300℃后,加热速度不应超过200×25/s℃时,且不大于220℃,恒温恒温时间为2—2.5分钟/mm(厚度),且不少于30分钟;冷却速度:恒温后的冷却速度不应超过275×25/s℃时,且不大于275℃,300℃以下可自然冷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4452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件焊接方法
- 下一篇:激光照排机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