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灵菇栽培后熟管理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9043.5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治;周永斌;訾慧君;刘连强;罗莹;李凤美;翟宏伟;李淑芳;陈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到食用菌栽培领域,是一种白灵菇栽培后熟管理方法。由于北方菇农使用两头扎口的菌袋,白灵菇菌袋后熟不好,出菇不整齐,生物学效率较低。本发明在菌棒长满后,通过后熟管理,而使菌棒菌丝洁白,菌袋非常硬,菌丝储藏营养高,具有出菇快、出菇整齐、菇质好、产量高的特点。成功地解决了白灵菇出菇率低的问题,使白灵菇菌棒的出菇率达到90%,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80%左右,大大提高了白灵菇栽培的经济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灵菇 栽培 管理 技术 | ||
【主权项】:
一种白灵菇菌袋后熟通氧促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第一次通氧是将刚长满2‑3天的菌袋中间用1毫米粗的自行车辐条扎6‑8个眼,深度2‑3厘米,第二次通氧是在第一次通氧之后5‑6天后用筷子粗的铁棍,从菌袋两头各扎2个眼,要扎透,如果菌袋在第二次通氧5‑6天后,菌袋还是比较软,没有弹性,或菌袋含水较高,可进行第三次通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8904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