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馈电结构来抑制三次谐波的LTCC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3169.8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5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章秀银;徐金旭;赵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12 | 分类号: | H01P1/2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馈电结构来抑制三次谐波的LTCC带通滤波器,包括两个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两个馈电贴片和地板,分别分布在九层导体层上,通过金属通孔连接;第一、三、六、九层是地板,第二、四、五、七层是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所在的层,第八层是馈电贴片所在的层;通过调节第八导体层与第九导体层之间的距离,可改变馈电贴片的阻抗特性,从而改变馈电贴片与谐振器的耦合;另外改变馈电贴片的长度也可改变馈电贴片与谐振器的耦合;调节这两部分的耦合能使馈电贴片与谐振器失配,从而抑制掉谐振器滤波特性的三次谐波部分,达到宽阻带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LTCC工艺包含多层结构,减小了滤波器的尺寸,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馈电 结构 抑制 三次 谐波 ltcc 带通滤波器 | ||
【主权项】:
采用馈电结构来抑制三次谐波的LTCC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整个滤波器为LTCC多层结构,由十三层介质基板、九层导体层以及十二个通孔组成;所述的十三层介质基板为LTCC陶瓷介质基板,由下而上顺次层叠,分别为第一至第十三介质基板;九层导体层均采用导体铜作为原材料,并使用LTCC印刷工艺印制于介质基板的表面:第一导体层(I)印制于第一介质基板(1)的下表面,第二导体层(II)印制于第三介质基板(3)的上表面,第三导体层(III)印制于第四介质基板(4)的上表面,第四导体层(IV)印制于第五介质基板(5)的上表面,第五导体层(V)印制于第七介质基板(7)的上表面,第六导体层(VI)印制于第八介质基板(8)的上表面,第七导体层(VII)印制于第九介质基板(9)的上表面,第八导体层(VIII)印制于第十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第九导体层(IX)印制第十三介质基板(13)的上表面;由第二导体层(II)、第四导体层(IV)、第五导体层(V)和第七导体层(VII)组成了两个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第二导体层(II)由四条带状线组成,分别为第一至第四带状线,其中第二带状线(202)和第三带状线(203)相互平行且靠近,使所述的两个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相互耦合,第一带状线(20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二带状线(202)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221)和第四端(222),第三带状线(203)的两端分别为第五端(231)和第六端(232),第四带状线(204)的两端分别为第七端(241)和第八端(242),其中第三端(221)和第五端(231)是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的短路端;第四导体层(IV)由两条弯折成n形的第五带状线(401)和第六带状线(402)构成,第五带状线(401)的两端分别为第九端(411)和第十端(412),第六带状线(402)的两端分别为第十一端(421)和第十二端(422);第五导体层(V)由两条弯折的第七带状线(501)和第八带状线(502)构成,第七带状线(501)的两端分别为第十三端(511)和第十四端(512),第八带状线(502)的两端分别为第十五端(521)和第十六端(522);第七导体层(VII)由四条直角弯折的第九带状线(701)、第十带状线(702)、第十一带状线(703)和第十二带状线(704)构成,第九带状线(701)的两端分别为第十七端(711)和第十八端(712),第十带状线(702)的两端分别为第十九端(721)和第二十端(722),第十一带状线(703)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十一端(731)和第二十二端(732),第十二带状线(704)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十三端(741)和第二十四端(74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8316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