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真菌杂环羰酰胺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4870.2 | 申请日: | 2013-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3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J·F·拜瑞兹耐克;S·古特里奇;A·E·塔吉;R·P·雷迪;M·J·坎贝尔;M·卡尔;J·A·J·迪塞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邦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3/12 | 分类号: | C07D403/12;C07D405/14;C07D403/14;C07D405/12;C07D407/12;C07D407/14;C07D409/12;C07D409/14;C07D417/12;C07D417/14;A01N43/78;C07D411/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张晓威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式1的化合物,包括其所有的立体异构体、其N‑氧化物及其盐,其中L为C(R12a)R12b‑C(R13a)R13b‑,其中键合至R12a和R12b的碳原子也键合至式1中的羰酰胺氮原子;或任选地被至多4个独立地选自卤素和C1‑C2烷基的取代基取代的1,2‑亚苯基;并且A、Z、R1、R2、n、G和Q如公开中所定义。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式1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和防治由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防治植食性线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线虫或其环境与杀线虫有效量的式1的化合物接触,其中L为‑C(R12a)R12b‑C(R13a)R13b‑;并且A、Z、R1、R2、n、G和Q如公开中所定义。 | ||
搜索关键词: | 真菌 杂环羰酰胺 | ||
【主权项】:
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式1及其盐,其中A为选自下列的基团:R1为H、环丙基或C1–C2烷氧基;Z为O或S;L为‑C(R12a)R12b–C(R13a)R13b‑,其中键合至R12a和R12b的碳原子也键合至式1中的羰酰胺氮原子;或任选地被至多4个独立地选自卤素和C1–C2烷基的取代基取代的1,2‑亚苯基;G为N或C‑R2a;每个R2独立地为卤素、硝基、氰基、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氧基或C1–C2卤代烷氧基;n为0、1、2或3;R2a为H、卤素、硝基、氰基、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氧基或C1–C2卤代烷氧基;B1为CH或N;B2为CH或N;R3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4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5为H、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6为C1–C2烷基;R7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8为H、C1–C2烷基或C1–C2卤代烷基;R9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10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11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m为0、1或2;R12a和R12b各自独立地为H、C1–C2烷基或C1–C2卤代烷基;或者R12a和R12b合在一起作为C2–C4烷烃二基;R13a为H、卤素、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氧基、C1–C2卤代烷氧基、C1–C2烷硫基或C1–C2烷氧基氨基;R13b为H、卤素、C1–C2烷基或C1–C2卤代烷基;或R13a和R13b合在一起作为C2–C4烷烃二基;Q为包含选自碳原子和至多4个杂原子的环成员的5元不饱和杂环,所述杂原子独立地选自至多1个O、至多1个S和至多4个N原子,其中至多2个碳原子环成员独立地选自C(=O),在相对于将所述杂芳环连接至式1其余部分的环成员处于远侧的环成员上,所述环任选地被一个取代基取代,所述任选的取代基选自碳原子环成员上的R14c和氮原子环成员上的R14n,所述杂环还任选地被选自碳原子环成员上的R15c和氮原子环成员上的R15n的取代基取代,前提条件是Q不是呋喃或噻吩;每个R14c独立地为卤素、氰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C2–C3烷氧基羰基或C2–C4烷基羰基;或任选地被至多5个独立地选自R16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环;或任选地被至多4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环成员上的R17c和氮原子环成员上的R17n的取代基取代的杂芳环;每个R14n独立地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或C1–C3烷氧基;或任选地被至多5个独立地选自R18的取代基取代的苯环;或任选地被至多4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环成员上的R19c和氮原子环成员上的R19n的取代基取代的杂芳环;每个R15c独立地为卤素、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或C1–C3烷氧基;每个R15n独立地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或C1–C3烷氧基;每个R16、R17c、R18和R19c独立地为卤素、氰基、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氧基或C1–C2卤代烷氧基;每个R17n和R19n独立地为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或C1–C2烷氧基;R20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R21为卤素、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并且R22为H、C1–C2烷基或C1–C2卤代烷基;前提条件是式1的化合物不为:2‑甲基‑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5‑噻唑羰酰胺、N‑[2‑[4‑(3,5‑二甲基‑1H‑吡唑‑1‑基)苯基]乙基]‑1,3,5‑三甲基‑1H‑吡唑‑4‑羰酰胺、2‑溴‑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3‑甲基‑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2‑噻吩羰酰胺、2‑甲基‑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2‑碘‑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2‑氟‑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2‑氯‑N‑[2‑[4‑(1H‑吡唑‑1‑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5‑氯‑1,3‑二甲基‑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1H‑吡唑‑4‑羰酰胺、2‑甲基‑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2‑甲基‑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3‑呋喃羰酰胺、2‑氟‑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2‑溴‑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2‑碘‑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和2‑氯‑N‑[2‑[4‑(2‑甲基‑4‑噻唑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邦公司,未经杜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8004487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