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与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4458.0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许芝;费庆志;王芮;马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调节池、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依次排列集成为一个单元,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依次降低,顶部水面线部位分别设有溢流堰、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与调节池连通;调节池和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布气装置,布气装置与气泵相连,接触氧化池内装有多种填料(包括组合填料、弹性填料、聚氨酯海绵填料),调节池的生活污水进口处设有格栅槽,格栅前板和格栅后板安装在格栅槽内,中下部潜水泵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上端连通。有益效果是:处理效率高;剩余污泥产生量非常小;接触氧化池的生物量浓度高,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快;斜管沉淀装置不易堵塞、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处理 一体化 设备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4)、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依次排列集成为一个单元,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顶部水面线依次降低,即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顶部水面线部位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溢流堰(13)、接触氧化池溢流堰(28)和斜管沉淀池溢流堰(48),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底部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45),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45)与调节池(4)连通;所述初级沉淀池(11)中心位置设有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下端伸入初级沉淀池(11)下部,上端露出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初级沉淀池(11)底部是污泥斗;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19、23、27),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19、23、27)通过接触氧化池曝气管(18、22、26)与气泵(35)相连,接触氧化池(50)内装有填料,填料位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以下25mm~50mm,填料上生长有污泥生化降解菌群的生物膜;所述斜管沉淀池(29)的中部设由斜管(31)和阻流板(32)组成的斜管沉淀装置,斜管沉淀池(29)底部是斜管沉淀池污泥斗,斜管沉淀池底部通有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4),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4)与气泵(35)相连,斜管沉淀池溢流堰(48)与出水口(49)连通;所述调节池(4)为一个独立池或与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集成为一个单元的池,调节池(4)的生活污水进口处设有格栅槽(1),格栅前板(2)和格栅后板(3)安装在格栅槽(1)内,调节池(4)底部设有调节池布气装置(5),调节池布气装置(5)通过调节池曝气管(6)与气泵(35)相连,调节池中下部设有潜水泵(8),潜水泵(8)出水口接有潜水泵管(10);潜水泵管(10) 出口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上端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0445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