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电动锁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9801.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孟国军;王磊;胡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B1/00 | 分类号: | F16B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电动锁紧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丝杆支座、丝杆轴、滑动轴、固定锁紧支座、传动锁紧支座、摆杆、连接轴、滑栓和锁紧轴。减速机与电机上下连接,减速机置于上方。丝杆轴的传动轴键连接着齿轮,且通过轴承设置在减速机的输出端。电机与减速机通过轴之间的齿轮啮合传递着扭矩。电机经减速机带动丝杆轴移动滑动轴,通过摆杆的作用使固定锁紧支座相对传动锁紧支座形成锁紧和解锁两种状态。本发明可使锁紧与解锁具有可控性,具有更好的防锁死性能,可以通过锁紧轴螺母进行手工解锁。本发明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电动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快速电动锁紧装置,包括电机(10)、减速机(9)、丝杆支座(11)、丝杆轴(12)、滑动轴(8)和丝杆螺母(13);所述丝杆支座(11)为卧式壳体,壳体内设有一长圆孔,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竖直连接面,壳体前段上部设有水平连接面;所述滑动轴(8)为长管轴,其端头设有销孔;所述滑动轴(8)的长管轴尾部固定连接着丝杆螺母(13);所述丝杆轴(12)为一长一短两节杆轴,长节为丝杆,短节为传动轴,且传动轴的端头设有键槽;所述减速机(9)一端面与电机(10)的输出端面通过连接板上下连接,减速机(9)置于上方,减速机(9)的传动轴与电机(10)主轴平行设置;所述丝杆轴(12)的传动轴键连接着齿轮,且通过轴承设置在减速机(9)的输出端;电机(10)与减速机(9)通过轴之间的齿轮啮合传递着扭矩;减速机(9)的输出端口对应连接在丝杆支座(11)的竖直连接面上;所述丝杆轴(12)的丝杆、滑动轴(8)、丝杆螺母(13)设置在丝杆支座(11)的长圆孔内;所述滑动轴(8)长管轴的外径与丝杆支座(11)长圆孔的孔径配合连接;所述滑动轴(8)的长管轴套设在丝杆轴(12)的丝杆前段,其尾部通过丝杆螺母(13)配合连接在丝杆上,其端头销孔伸出丝杆支座(11)之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锁紧支座(1)、传动锁紧支座(2)、摆杆(6)、连接轴 (7)、滑栓(5)和锁紧轴(3);所述固定锁紧支座(1)和传动锁紧支座(2)均为板筋“T”字上下结构,即上为面板,下为腹筋板;固定锁紧支座(1)面板的上平面、传动锁紧支座(2)面板的上、下平面均为连接面并设有连接孔;传动锁紧支座(2)的腹筋板与传动锁紧支座(2)的面板构成横卧“L”字状,传动锁紧支座(2)的腹筋板上设有一销孔,且腹筋板的一侧为竖直边; 所述固定锁紧支座(1)腹筋板的一侧为竖直边,另一侧为斜边,且斜边底部内接一开口圆弧;所述摆杆(6)为板条体,板条体的两头各设有一销孔,且两销孔之间处设有轨迹线形孔(4);所述轨迹线形孔(4)由直线孔段与斜线孔段组成;所述传动锁紧支座(2)的下平面对应连接在丝杆支座(11)的水平连接面上;所述传动锁紧支座(2)的竖直边与固定锁紧支座(1)的竖直边对应设置;所述摆杆(6)成对地夹设在传动锁紧支座(2)的腹筋板与固定锁紧支座(1)的腹筋板两侧,其一头销孔通过锁紧轴(3)铰链连接在一起,其另一头销孔与滑动轴(8)的销孔通过连接轴 (7)铰链连接在一起,且摆杆(6)上的轨迹线形孔(4)的斜线孔段上翘;所述滑栓(5)的腰部固定连接在传动锁紧支座(2)腹筋板的销孔内,且滑栓(5)的两端头分别对应设置在各自的摆杆(6)上的轨迹线形孔(4)内;电机(10)经减速机(9)带动丝杆轴(12)移动滑动轴(8),通过摆杆(6)的作用使固定锁紧支座(1)相对传动锁紧支座(2)形成两种状态;锁紧状态:即滑动轴(8)拉动连接轴 (7)带动摆杆(6)后退,传动锁紧支座(2)上的滑栓(5)两端头滑入各自的摆杆(6)上的轨迹线形孔(4)的直线孔段,摆杆(6)上的锁紧轴(3)钩挂在固定锁紧支座(1)腹筋板的开口圆弧上;解锁状态:即滑动轴(8)推动连接轴 (7)带动摆杆(6)前进,传动锁紧支座(2)上的滑栓(5)的两端头滑向各自的摆杆(6)上的轨迹线形孔(4)的斜线孔段,摆杆(6)上的锁紧轴(3)脱离固定锁紧支座(1)腹筋板的开口圆弧,且绕摆杆(6)上的连接轴 (7)下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0980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