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水分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2138.5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勇;王倩倩;邢卫红;范益群;汪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分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使用原子层沉积在聚氨酯海绵骨架表面沉积金属氧化物过渡层,再将硅烷偶联剂通过氧化物表面的羟基连接到海绵上,得到偶联层。改性海绵的改性层超薄,保持了海绵固有的高孔隙率和高弹性;制备的改性聚氨酯海绵可在水面上甚至水面下快速吸收多种油类和有机溶剂。另外,海绵吸油后可通过挤压方式脱油再生,可经数十次循环使用,吸油量基本不变或只是略有降低,其循环使用特性远超其他吸油材料。由于综合性能优异且方法简便、成本低廉,该吸油海绵具有放大生产的可能性,并有望广泛用于水体油性污染物清除、石油开采以及含油废水净化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海绵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油水分离用海绵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a.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聚氨酯海绵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氧化物;采用金属盐或者金属有机物、去离子水分别为第一、第二前驱体,高纯氮气或者氩气作为载气与清扫气;两种前驱体脉冲时间均为0.015‑0.1s,前驱体暴露时间与清扫时间分别为10‑30s;将聚氨酯海绵放入ALD反应腔中,并加热反应腔温度至60‑80℃;沉积次数为10‑100次;b.在经氧化物沉积后的聚氨酯海绵浸没于质量浓度为0.5‑5%的偶联剂溶液中,控制温度对经氧化物沉积后的聚氨酯海绵表面进行偶联处理,干燥制得油水分离用海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8213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管用插塞
- 下一篇:一种金属硫化物的湿法冶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