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4672.7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良;刘继龙;万丽荣;张鑫;刘志海;王成龙;王亮;赵吉龙;王天超;苏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3/00 | 分类号: | F15B3/00;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缸和集成阀块,所述增压缸包括一级活塞(10)、二级活塞(20)和缸筒(30),一级活塞(10)套装在二级活塞(20)的内腔,二级活塞(20)套装在缸筒(30)的内腔;所述集成阀块包括阀体(200),阀体(200)设有内腔(201),所述阀体(200)在内腔(201)两端位置分别开设通孔;所述阀体(200)外壁壁面到内腔之间径向设置五个环形通孔;内腔(201)内套装阀芯(220),所述阀芯(200)和所述内腔(201)配合成为一个零开度的二位四通换向阀。与现有技术的增压装置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增压缸体积小,没有电控系统参与,系统简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增压装置,包括增压缸和集成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包括一级活塞(10)、二级活塞(20)和缸筒(30)三个部分,一级活塞(10)套装在二级活塞(20)的内腔,二级活塞(20)套装在缸筒(30)的内腔,一级活塞(10)和二级活塞(20)相互运动,完成对液压油的第一次增压;二级活塞(20)和缸筒(30)的相对运动完成对液压油的第二次增压;所述一级活塞(10)包括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一个周向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12)的圆柱体(13),圆柱体(13)的两端向外各有一个圆盘(14),所述圆盘(14)的面积小于所述圆柱体(13)的横截面积,所述圆盘(14)与所述圆柱体(13)以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二级活塞(20)包括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中间是一个横截面积较大的中空圆柱体(22),中空圆柱体(22)的内腔用于容纳一级活塞(10)的圆柱体(13);圆柱体(22)两端以相互贯通的方式向外各设置一个横截面积较小的中空圆柱体(23),中空圆柱体(23)的内腔用于容纳一级活塞(10)的圆盘(14);两个中空圆柱体(23)的两端向外各设有一个圆盘(24),所述圆盘(24)的面积与所述圆柱体(23)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圆盘(24)与所述中空圆柱体(23)的端面非密封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24)与所述中空圆柱体(23)的端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供油液进出;两个圆盘(24)的外侧各设有一个面积比圆盘24面积小的圆盘(25),所述圆盘(25)与所述圆盘(24)以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一级活塞(10)的主体部分圆柱体(13)套装在所述二级活塞(20)的中间圆柱体(22)的内腔并可在圆柱体(22)的内腔中径向移动,圆柱体(13)的外径与圆柱体(22)的内径相等;所述一级活塞(10)的圆盘部分(14)套装在所述二级活塞(20)的两侧圆柱体(23)的内腔并可在圆柱体(23)的内腔中径向移动,圆盘(14)的外径与圆柱体(23)的内径相等;所述二级活塞(20)主体部分中间圆柱体(22)的外周面向外设有一个定位销(26);所述圆柱体(22)的壁面上与所述定位销(26)处于同一径向方向上在所述定位销(26)两侧对称布置两个换向控制油的内部进油口(271、272);一级活塞(10)的凹槽(12)运动到左位或者右位的时候分别与油口(271)和油口(272)连通;与进油口(271)处于同一圆周上、径向夹角为α=144°的位置上设有与进油口(271)大小相同的换向控制油的内部出油口(281);与进油口(272)处于同一圆周上、径向角度为‑α=‑144°的位置上设有与进油口(272)大小相同的换向控制油的内部出油口(282);靠近圆柱体(22)左端面与所述定位销(26)径向夹角为β=72°位置处的壁面上设有槽型油口(291);靠近圆柱体(22)右端面与所述定位销(26)径向夹角为‑β=‑72°位置处的壁面上设有槽型油口 (292);所述缸筒(30)从中间到两端包括三段相互贯通、横截面积依次递减的中空圆柱体(31、32、33):中间的圆柱体(31)横截面积最大,所述圆柱体(31)的内腔用于容纳二级活塞(20)的中间圆柱体(22);所述圆柱体(31)的两端连通横截面积稍小的圆柱体(32),所述圆柱体(32)的内腔用于容纳所述二级活塞(20)的两端圆柱体(23);所述圆柱体(32)的两端连通横截面积最小的圆柱体(33),圆柱体(33)外端封闭,所述圆柱体(33)的内腔用于容纳所述二级活塞(20)的外侧圆盘(25);所述二级活塞(20)的中间圆柱体(22)套装在所述圆柱体(31)的内腔并可在圆柱体(31)的内腔中径向移动,圆柱体(22)的外径与圆柱体(31)的内径相等;所述二级活塞(20)的两端圆柱体(23)套装在所述圆柱体(32)的内腔并可在圆柱体(32)的内腔中径向移动,圆柱体(23)的外径小于圆柱体(32)的内径,圆柱体(23)和圆柱体(32)内外壁之间有间隙,容纳油液;所述二级活塞(20)的外侧圆盘(25)套装在所述圆柱体(33)的内腔并可在圆柱体(33)的内腔中径向移动,圆盘(25)外径与圆柱体(33)内径相等;所述缸筒(30)的中间圆柱体(31)的内表面上设有一个沿轴向设置的矩形凹槽(34),该凹槽(34)的中间部位有一个连接外部管路的圆形通孔(340),圆形通孔(340)是换向控制油的外部进油口;二级活塞(20)的定位销(26)插入所述圆形通孔(340)中,防止二级活塞(20)转动;所述矩形凹槽(34)与二级活塞(20)的换向控制油的内部进油口(271)和换向控制油的内部进油口(272)连通;所述圆柱体(31)在通孔(340)的两侧下方、与通孔(340)的径向夹角为α=144°和‑α=‑144°的圆柱体内表面设有两个矩形凹槽,两个矩形凹槽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外部管路的圆形通孔(351、352),这是换向控制油的外部出油口;所述圆形通孔(351)与二级活塞(20)的出油口(281)配合;所述圆形通孔(352)与二级活塞(20)的出油口(282)配合;在与所述通孔(340)的径向夹角为β=72°和‑β=‑72°方向的圆柱体内表面设有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外部管路的圆形通孔(361、362),这是进出工作油液的外部油口;圆形通孔(361)与二级活塞(20)的油口(291)配合;圆形通孔(362)与二级活塞(20)的油口(292)配合使用;所述缸筒(30)两端的两个圆柱体(33)外端面的上部分别开设出油口:左端圆柱体(33)上部的油口(371)和右端圆柱体(33)上部的油口(372);所述缸筒(30)两端的两个圆柱体(33)外端面的下部分别开设进油口:左端圆柱体(33)下部的油口(381)和右端圆柱体(33)下部的油口(382);所述缸筒(30)左右两侧的圆柱体(32)的外端下部分别设置泄露补偿油口:左侧的补偿油口(391)和右侧的补偿油口(392);所述集成阀块包括阀体(200),阀体(200)设有内腔(201),所述阀体(200)在内腔(201)两端位置分别开设通孔:左侧通孔(202)和右侧通孔(203),左侧通孔(202)和右侧通孔(203)分别连通其他油口,所述阀体(200)外壁壁面到内腔之间径向设置五个环形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通孔(204)、通孔(205)、通孔(206)、通孔(207)、通孔(208);内腔(201)内套装阀芯(220),所述阀芯(220)在其轴向方向上以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四个同轴等截面的圆柱体:圆柱体(221)、圆柱体(222)、圆柱体(223)和圆柱体(224),所述阀芯(200)的四个圆柱体和所述内腔(201)配合成为一个零开度的二位四通换向阀;所述阀体(200)上设有油口T、油口T1、油口T2、油口P、油口P0、油口A、油口B、油口K1、油口K2,还包括液控单向阀M、液控单向阀N、液控单向阀E1和液控单向阀E2;所述液控单向阀M包括两个内部油口M1、M2和一个连接外部的油口M3,内部油口M1与内腔(201)连通,内部油口M2与阀体上的通孔(205)和外部油口A连通,外部油口M3与所述增压缸的补偿油口(391)连通;所述液控单向阀N包括两个内部油口N1、N2和一个连接外部的油口N3,内部油口N1与内腔(201)连通,内部油口N2与阀体上通孔(207)和外部油口B连通,油口N3与所述述增压缸的补偿油口(392)连通;所述液控单向阀E1包括三个内部油口E10、E11、E12,油口E10与阀体内腔左侧通孔(202)和油口K1连通,油口E12与阀体上通孔(204)和油口T1连通,油口E11与油口K2连通;所述液控单向阀E2包括三个内部油口E20、E21、E22;油口E20与阀体内腔右侧通孔(203)连通,油口E22与阀体上通孔(208)和油口T2连通,油口E21与油口K1连通;油口P有外部螺纹连接口,与外部液压系统的压力油相通,油口P在内部与阀体通孔(206)连通,同时与油口P0通过径向的环形孔保持连通;油口P0在外部有螺纹连接口,与所述述缸筒(30)上的圆形通孔(340)连接;油口A在外部设有螺纹连接口,与所述述增压缸上的圆形通孔(361)连通;油口A在内部与阀体通孔(205)连通,同时与油口M2也连通;油口B在外部设有螺纹连接口,与所述增压缸上的圆形通孔(362)连通;油口B在内部与阀体通孔(207)连通,同时与油口N2也连通;油口K1在外部设有螺纹连接口,与所述增压缸的圆形通孔(352)连通;油 口K1在内部与左侧通孔(202)连通,也与油口E10连通,还与油口E21连通;油口K2在外部设有螺纹连接口,与所述增压缸的圆形通孔(351)连通;油口K2在内部与右侧通孔(203)连通,也与油口E20连通,还与油口E11连通;油口T外部设有螺纹连接口,与外部液压系统的油箱连接;在内部,油口T与E12和E22连通;油口T通过单向阀与油口T1连通,通过单向阀与油口T2连通;油口T1、T2均设有外部螺纹连接口,油口T1的外部螺纹连接口与上述增压缸的出油口(381)连通;油口T2的外部螺纹连接口与上述增压缸的出油口(382)连通;油口T与阀体通孔(204)和阀体通孔(208)相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4467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