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0693.0 | 申请日: | 2013-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5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芳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3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一种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其中包括:装置是由废气回收管道、塔架、降尘迷雾系统组成;其中,废气回收管道是安置在塔架的支撑架上,降尘迷雾系统是布局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和塔架旁边,而降尘迷雾系统的迷雾喷头是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内;同时,塔架是布局建立在锅炉废气排放烟囱的旁边,而塔架的高度是根据烟囱的高度来制定;当锅炉排放废气时,利用水并使水从迷雾喷头喷出迷雾状的细小水珠将锅炉所排放的烟尘全部转化成为液态状,实现了锅炉烟囱零排放。还克服了当前用于锅炉废气排放治理时所应用的设备照价高、技术专业,但效果低等缺陷,实现了制造简单、操作安全,装置投资少、占地面积少,但治理锅炉废气排放效果佳。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治理 锅炉 废气 排放 装置 | ||
【主权项】:
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由废气回收管道(1)、塔架(2)、降尘迷雾系统(3)组成;其中,废气回收管道(1)是安置在塔架(2)的支撑架上,降尘迷雾系统(3)是布局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1)和塔架(2)旁边,而降尘迷雾系统(3)的迷雾喷头是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1)内;同时,塔架(2)是布局建立在锅炉废气排放烟囱的旁边,而塔架(2)的高度是根据烟囱的高度来制定;当锅炉排放废气时,利用水并使水从迷雾喷头喷出迷雾状的细小水珠将锅炉所排放的烟尘全部转化成为液态状,实现了锅炉烟囱零排放;所述的废气回收管道(1)为圆形管道,是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其形体呈“乁”型,在废气回收管道(1)的前端设置烟囱罩口(4),而在废气回收管道(1)的后端设置废液排出口(5);所述的塔架(2)是由脚架(6)和支撑架(7)组成的一个等腰梯形立体框架,其作用是用来支撑废气回收管道(1);塔架(2)与废气回收管道(1)组合时,是将废气回收管道(1)布局固定在塔架(2)的支撑架(7)上而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降尘迷雾系统(3)是由自来水管道(8)、增压泵(9)、水流通管道(10)、雾化喷头(11)组成;其中,增压泵(9)一头连接着自来水管道(8),另一头连接着水流通管道(10),水流通管道(10)的主管道是固定在塔架(2)的脚架(6)身上,而水流通管道(10)的终端管道是设置于废气回收管道(1)内,雾化喷头(11)是布局安装在设置于废气回收管道(1)内的终端管道上;所述的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该装置应用时,是先根据锅炉废气排放烟囱(12)的高度在烟囱旁边布局建立与烟囱(12)高度相符的塔架(2), 同时在塔架(2)旁边布局建立废液储水池(13);然后相继在塔架(2)身上安装废气回收管道(1)和降尘迷雾系统(3),安装过程中,使废气回收管道(1)的烟囱罩口(4)刚好套罩住烟囱(12)的废气排放口上,而在废气回收管道(1)的废液排出口(5)刚好对应废液储水池(13);当锅炉运转并开始排放废气时,开通自来水管道(8)让水流通,同时启动增压泵(9),使流通的水产生更大的压力,高压的水通过水流通管道(10)进入废气回收管道(1)内并从雾化喷头(11)中喷出迷雾状的细小水珠将锅炉所排放的烟尘及有害物质全部转化成为液态状,并排到废液储水池(13)中,从而实现了锅炉烟囱零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芳,未经李建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6069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