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0693.0 | 申请日: | 2013-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5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芳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3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治理 锅炉 废气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用于电厂发电、工业锅炉热能燃烧等都是主要以煤炭为燃料。同时,煤炭作为我国最大的不可再生资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工业锅炉燃煤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粉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物、二氧化物和少量的氟氯化物及氯氧化物。这些污染物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畜牧业、农业、林业、渔业、水体、建筑物以及一些城市设施等也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而二氧化硫的副产物酸雨更是对上述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对生态环境。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其不但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劣质煤含硫量最高,硫随着煤炭的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也就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目前,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多是使用许多含硫量较高的劣质煤、煤矸石。针对二氧化硫的危害,在各个领域上控制硫的产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我国已将二氧化硫列为一种主要的法规控制空气污染物,并将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水平作为评价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对锅炉脱硫除尘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在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及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上。这对脱硫除尘器的除尘脱硫一体化和除尘脱硫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对锅炉烟气进行脱硫除尘的方式主要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湿法脱硫除尘器是利用同一装置或系统同时脱除烟气中SO2和烟尘,脱硫是指应用液体吸收剂(如水和碱性溶液等),洗涤含二氧化硫烟气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它集脱硫除尘为一体,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和脱硫效率高的优点,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易造成二次污染,存在废水处理问题,易产生“白烟”,易结垢从而导致堵塞严重等。湿法烟气脱硫除尘器按照烟气与洗涤液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喷淋式,水膜式,冲击式,旋流板式,填料塔式,流化床式等。从材质上分可分为麻石,玻璃钢,不锈钢等。
干法烟气脱硫除尘是指先用除尘器除尘,后应用干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来处理含二氧化硫烟气。此法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无二次污染、能耗低,有利于烟囱排气的扩散,腐蚀性小;缺点是脱硫效率较低,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大,技术要求高等。
我国是煤炭大国,占据了国内的主要燃料市场,随着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将会严重影响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生存,而目前所采用的干法脱硫除尘技术由于脱硫、除尘效率低往往达不到国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的要求,且一般湿法脱硫除尘效果虽好,但工艺设备结构复杂,用水量大,难以摆脱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构造简单,操作简单安全、一次性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能有效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新型脱硫除尘装置(技术)意义十分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装备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具体包括:具体包括:装置是由废气回收管道、塔架、降尘迷雾系统组成;其中,废气回收管道是安置在塔架的支撑架上,降尘迷雾系统是布局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和塔架旁边,而降尘迷雾系统的迷雾喷头是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内;同时,塔架是布局建立在锅炉废气排放烟囱的旁边,而塔架的高度是根据烟囱的高度来制定;当锅炉排放废气时,利用水并使水从迷雾喷头喷出迷雾状的细小水珠将锅炉所排放的烟尘全部转化成为液态状,实现了锅炉烟囱零排放。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技术方案中该装置是由废气回收管道(1)、塔架(2)、降尘迷雾系统(3)组成;其中,废气回收管道(1)是安置在塔架(2)的支撑架上,降尘迷雾系统(3)是布局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1)和塔架(2)旁边,而降尘迷雾系统(3)的迷雾喷头是安置在废气回收管道(1)内;同时,塔架(2)是布局建立在锅炉废气排放烟囱的旁边,而塔架(2)的高度是根据烟囱的高度来制定;当锅炉排放废气时,利用水并使水从迷雾喷头喷出迷雾状的细小水珠将锅炉所排放的烟尘全部转化成为液态状,实现了锅炉烟囱零排放。
2、所述的应用于治理锅炉废气排放的装置,技术方案中废气回收管道(1)为圆形管道,是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其形体呈“乁”型,在废气回收管道(1)的前端设置烟囱罩口(4),而在废气回收管道(1)的后端设置废液排出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芳,未经李建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