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采高综采采场顶板分类与支护阻力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1703.5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屠世浩;李召鑫;白庆升;屠洪盛;王沉;张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大采高综采采场顶板分类与支护阻力确定方法,属于直接顶分类与确定支护阻力的方法。根据“关键层”理论,提出大采高综采采场直接顶以及直接顶关键层的定义,在缓斜、倾斜煤层条件下,垮落带高度根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采高综 采采 顶板 分类 支护 阻力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大采高综采采场顶板分类与支护阻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与包括如下步骤:a、判断大采高综采采场直接顶关键层位置,步骤如下:1)计算垮落带高度Hk:在缓斜、倾斜煤层条件下,垮落带高度按照下式计算:H k = M K k - 1 ]]> 式中M为采高,m;Kk为垮落带岩层平均碎胀系数,取值范围为1.25至1.5;2)确定直接顶高度hz。直接顶高度根据覆岩垮落带高度计算:hz=Hk-Δz式中Δz为垮落带与平衡结构间自由空间高度,取值范围为1至3m;3)设直接顶由n(n为正整数)层岩层组成,根据直接顶关键层的定义,按照下列步骤判断:1.是否存在直接顶关键层;2.如果存在直接顶关键层,则确定其位置:(1)确定硬岩层的位置:从第1层直接顶岩层开始,根据每层岩层的力学参数自下而上对每层岩层计算
式中:m为岩层的顺序编号,m≤n且m为正整数;Em+1为第m+1层岩层的弹性模量,GPa;Ei为第i层岩层的弹性模量,GPa;hm+1为第m+1层岩层的厚度,m;hi为第i层岩层的厚度,m;γm+1为第m+1层岩层的体积力,kN/m3;γi为第i层岩层的体积力,kN/m3;当
时,不再向上计算,此时从第1层向上,第m+1层岩层为第1层硬岩层;从第1层硬岩层、即第m+1层岩层开始,按上述的方法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硬岩层,直至判断完位于最上面的一层岩层;若m+1>n,则停止计算,说明不存在直接顶关键层;若m+1≤n,则进行第(2)步计算;(2)判断硬岩层是否为直接顶关键层:由直接顶关键层的定义,若直接顶上方有j
h1为第1层岩层的厚度,m;γi为第i层岩层的体积力,kN/m3;Ei为第i层岩层的弹性模量,GPa;hi为第i层岩层的厚度,m。若q1|j+1<q1|j,则第j(j+m≤n)层岩层为直接顶关键层;若q1|j+1≥q1|j,则不存在直接顶关键层;b、按是否存在直接顶关键层,将大采高综采采场直接顶分为两类:Ⅰ类直接顶和Ⅱ类直接顶。Ⅰ类直接顶中不存在直接顶关键层,Ⅱ类直接顶存在直接顶关键层。Ⅰ类直接顶的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P的计算式为:式中:n为动载系数;
Kk为Ⅰ类直接顶破碎后碎胀系数;Lk为支架控顶距;B为支架中心距;M为采高;γ为岩层容重;Ⅱ类直接顶的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P的计算式为:P=γB[h01lk+(n-1)hzlk+Cd(hz-h01)(l0+lk)]式中:γ为岩层容重。B为支架中心距;h01为下位直接顶厚度;lk为支架控顶距;n为动载系数;hz为直接顶总厚度;Cd为冲击动载系数;l0为直接顶关键层悬顶长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2170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