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洋麻与芳纶混纺纱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1191.1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红;何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6M11/38;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洋麻与芳纶混纺纱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采用的混纺纱线的原料重量比为:纤维长度为45~50mm的洋麻30~35%,纤维长度为45~50mm的芳纶70~65%,其工艺流程如下:先将洋麻依次经柔软处理、纤维剪短和喷洒梳理剂并密封处理;同时将芳纶短纤经喷洒梳理剂并密封处理,然后把两者混合,并依次经开松、梳理、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加工,即得到洋麻与芳纶混纺纱线;所述的梳理采用毛型罗拉式梳理机,其余设备为棉型纺纱设备;所述洋麻柔软处理的工艺设计为“碱处理+柔软剂处理”工艺:所述梳理工序的工艺是,采用毛型罗拉式梳理机梳理混料纤维,毛型罗拉式梳理机大锡林的转速为95~105r/min。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洋麻 混纺 纱线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洋麻与芳纶混纺纱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采用的混纺纱线原料重量比为:纤维长度为45~50mm的洋麻30~35%,纤维长度为45~50mm的芳纶70~65%,其工艺流程如下:先将洋麻依次经柔软处理、纤维剪短和喷洒梳理剂并密封处理;同时将芳纶短纤经喷洒梳理剂并密封处理,然后把两者混合,并依次经开松、梳理、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加工,即得到洋麻与芳纶混纺纱线; 所述的梳理采用毛型罗拉式梳理机,其余设备为棉型纺纱设备; 所述洋麻柔软处理的工艺设计为“碱处理+柔软剂处理”工艺: (1)碱处理,使用浴比为1∶20、重量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在90℃的条件下处理洋麻纤维3小时,然后用温水洗至中性,在90℃条件下,至少烘干1小时; (2)柔软剂处理,使用纤维干态重量5%的柔软剂配制成浴比1∶20的溶液,在30℃的条件下,洋麻纤维在溶液内浸泡30分钟,压干后在90℃条件下烘干1小时,然后在135℃条件下交联反应4分钟,最后在90℃条件下烘干; 所述喷洒梳理剂并密封工序的工艺是,对洋麻纤维喷洒梳理纤维干重5%的梳理剂,芳纶纤维喷洒梳理纤维干重0.6%的梳理剂;然后将纤维密封放置12h以上; 所述开松工序的工艺是,先把洋麻纤维和芳纶纤维分别开松1‑2遍,然后再混合开松2遍;开松工艺采用比常规棉纤维开松低5‑10%的转速开松; 所述梳理工序的工艺是,采用毛型罗拉式梳理机梳理混料纤维,毛型罗拉式梳理机大锡林的转速为95~105r/min; 所述并条工序的工艺是,采用三道并条工艺设计,各道工序均采用8根喂入;头并的后区牵伸1.7~2.0倍;二三并的后区牵伸1.06~1.1倍;罗拉 隔距前区53~58cm、中区49~54cm和后区58~62cm; 所述粗纱工序的工艺是,粗纱特克斯捻系数为55~60,锭速为440~480; 所述细纱工序的工艺是,细纱特克斯捻系数为330~350,出条速度设定为10~15m/min,锭速为4500~9000r/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4119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平行流管挤压模具
- 下一篇:非对称稀土电容电池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