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不等错误保护的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9365.4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8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啸;黄科超;梁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05 | 分类号: | H03M13/05;H03M1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数字通信和数字存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小等错误保护的编码万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信息序列u按重要等级划分为高等级子序列u(0)和低等级子序列u(1),并分别送入编码器C0和C1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序列v(0)和v(1);其次,将序列v(0)送入缓存处理器D得到和序列v(1)长度一样的序列z;然后,将序列z送入交织器П,得到交织后的序列w;接着,将序列w和v(1)送入逐符号混叠器S,得到序列c(1);最后,构造序列c(0)=v(0),并将序列c(0)和c(1)进行合并,形成码字c=(c(0),c(1))。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不等 错误 保护 编码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不等错误保护的编码方法,用于将长度K的信息序列u编码为长度N的码字c,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长度K的信息序列u,按重要等级划分为高等级子序列u(0)和低等级子序列u(1),长度分别为K0和K1,其中K0+K1=K;(2)将子序列 u ‾ ( 0 ) = ( u 0 ( 0 ) , u 1 ( 0 ) , . . . , u K 0 - 1 ( 0 ) ) 和 u ‾ ( 1 ) = ( u 0 ( 1 ) , u 1 ( 1 ) , . . . , u K 1 - 1 ( 1 ) ) 分别送入编码器C0和C1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序列 v ‾ ( 0 ) = ( v 0 ( 0 ) , v 1 ( 0 ) , . . . , v N 0 - 1 ( 0 ) ) 和 v ‾ ( 1 ) = ( v 0 ( 1 ) , v 1 ( 1 ) , . . . , v N 1 - 1 ( 1 ) ) , 长度分别为N0和N1,其中N0+N1=N;(3)将序列v(0)送入缓存处理器D得到长度N1的序列z;(4)将序列z送入交织器П,得到交织后的序列w,长度为N1;(5)将序列w和v(1)送入逐符号混叠器S,得到长度为N1的序列c(1);(6)构造序列c(0)=v(0),并将序列c(0)和c(1)进行合并,形成码字c=(c(0),c(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1936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机器手
- 下一篇: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编程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