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钙基吸收剂制取氢气并分离CO2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795.4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向文国;王东;陈时熠;薛志鹏;许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54 | 分类号: | C10J3/54;C10J3/56;C10J3/82;C01B3/06;C01B3/56;C01B3/12;C01B3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钙基吸收剂制取氢气并分离CO2的方法和装置,钙基吸收剂和煤粉经螺旋给料器送入气化反应器内,煤被水蒸气气化产生水煤气,水煤气中的CH4重整生成C0和H2,CO变换反应生成CO2和H2,CO2被钙基吸收剂吸收,H2与残余CO2进入吸收反应器,未反应的焦炭与CaCO3进入煅烧反应器;在煅烧反应器内通入纯氧,焦炭与纯氧燃烧产生CO2,CaCO3分解为CaO和CO2,经分离器分离后,CO2进入预热器放热;CaO经返料阀分离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气化反应器,一部分进入吸收反应器,进入吸收反应器的CaO吸收残余的CO2生成CaCO3,经分离器分离并冷凝后得到纯净的H2,分离后的CaCO3进入煅烧反应器,实现吸收剂的循环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吸收剂 制取 氢气 分离 co sub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钙基吸收剂制取氢气并分离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质量比为2.5~7.5kg/kg的钙基吸收剂与煤粉的混合物,充分混合后经螺旋给料器(1‑4)送入气化反应器(1‑5)内,在气化反应器(1‑5)的底部设有水蒸气进口(A),通入水蒸气,煤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水煤气,水煤气成分包括H2、CH4、CO和CO2,CH4与水蒸气发生重整反应生成CO和H2,CO与水蒸气发生变换反应生成CO2和H2,CO2被钙基吸收剂固定生成CaCO3,H2与残余CO2进入吸收反应器(1‑7);所述的气化反应器(1‑5)温度为650~720℃,水蒸气的进口温度为400~500℃;未气化的焦炭和CaCO3经气化反应器下料口(4)进入下料管(1‑2)并经第一倾斜管(1‑1)进入预热器(2‑1),焦炭和CaCO3受热温度升高经预热器(2‑1)的固体出口(7)进入第二倾斜管(2‑2),煅烧反应器(2‑3)的下部设置有返料点(8),焦炭和CaCO3经返料点(8)进入煅烧反应器(2‑3),在煅烧反应器(2‑3)的底部氧气入口(E)通入氧气,焦炭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CO2,放出大量的热量,煅烧反应器(2‑3)内床温升高,CaCO3受热分解为CaO和CO2,气固两相混合物从煅烧反应器(2‑3)上部的出料口(9)排出,CaO和CO2经第二旋风分离器(2‑7)分离,高温CO2从第二旋风分离器(2‑7)的顶部出气口(G)流出,CaO从第二旋风分离器(2‑7)底部进入第二立管(2‑6);所述的煅烧反应器的温度为850~1050℃;第二立管(2‑6)内的CaO分离为两部分,通过调节两个返料阀的N2进气量(F)控制CaO的流率分配比例,一部分CaO经下部的第二返料阀(2‑4)进入气化反应器(1‑5),CaO的温度比气化反应器(1‑5)的温度高,CaO携带的高温显热为气化反应提供所需的热量;另一部分CaO经上部的第三返料阀(2‑5)进入吸收反应器(1‑7),进入吸收反应器(1‑7)的CaO被H2与残余CO2气体携带上升,并且吸收气体中的残余CO2生成CaCO3,进一步提高H2的纯度,H2和CaCO3从吸收反应器(1‑7)上部的出料口(1)流出,气固两相经第一旋风分离器(1‑9)分离,H2从第一旋风分离器(1‑9)的顶部出口(H)流出,经冷凝后得到纯净的H2;CaCO3从第一旋风分离器(1‑9)的底部流出,经第一立管(1‑8)进入第一返料阀(1‑3),在第一倾斜管(1‑1)内与来自气化反应器(1‑5)的焦炭和CaCO3混合后,一起进入预热器(2‑1);所述的吸收反应器的温度为500~6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8379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