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5648.1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闫存极;韩立;顾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利用入射线偏振光在界面上发生光学全反射所产生的倏逝波与位于该界面上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中所包含的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具有纳米特征尺寸的结构发生相互作用,激发表面等离激元,使共振跃迁的表面自由电子在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的表面有效磁场中发生自旋进动,形成共同的自旋磁矩分量,从而在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中产生电子自旋极化,电子自旋极化可造成反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现象,并且在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上施加电场或磁场可进一步控制该旋光现象。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光诱导 界面 电子 自旋 极化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入射线偏振光从一种折射率为n1的光密介质以大于全反射临界角的入射角射向所述折射率为n1的光密介质和另一种折射率为n2的光疏介质构成的界面,n1>n2,在所述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在所述界面上存在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所述的光学全反射产生了能透入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的倏逝波;所述的倏逝波与所述的功能层中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发生相互作用,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产生,在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上形成共振跃迁的表面自由电子;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在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表面有效磁场;所述共振跃迁的表面自由电子在所述的表面有效磁场中发生自旋进动,形成共同的自旋磁矩分量,从而在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中产生电子自旋极化,所述的电子自旋极化造成反射椭圆偏振光主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的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的旋光现象,并且在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上施加电场或磁场,进一步控制所述的旋光现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9564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砂带跑偏校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海藻离体染色表皮片层的快速制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