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抗剪阻滑钢筋混凝土桩防治软岩巷道底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6958.4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靖洪文;杨旭旭;陈坤福;杨圣奇;孙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利用分布式抗剪阻滑钢筋混凝土桩防治软岩巷道底鼓方法,适用于煤矿巷道底板的治理和稳定控制。首先在巷道轨道两侧开挖分布式桩孔,将预制的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再向桩孔中浇注混凝土,形成分布式抗剪阻滑钢筋混凝土桩。由钢筋混笼凝土构成的抗剪阻滑桩具有较强的抗弯剪能力和抗变形能力,能有效加固底板岩体,防止底板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同时形成应力屏障,阻止两侧的水平应力挤压底板岩体;而桩体的分布式布置,长短结合,使岩体对桩体的作用力分布更加均匀,防止应力集中,同时使桩体群的加固范围在空间上分布更广,增加了整体作用效果,能够有效防治软岩巷道底鼓变形破坏,改善应力分布;且施工简单方便,对巷道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小。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抗剪阻滑 钢筋混凝土 防治 巷道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分布式抗剪阻滑钢筋混凝土桩防治软岩巷道底鼓方法,其特征在于: a、在巷道(1)中巷道帮部(2)与轨道(3)之间的底板上,间隔开挖浅桩孔(4)与深桩孔(5),浅桩孔(4)与深桩孔(5)的直径为0.5m;b、浅桩孔(4)与深桩孔(5)开挖完成后,将预制的钢筋笼放入,然后浇注混凝土(6),并振捣密实,由浅桩孔(4)、深桩孔(5)、混泥土(6)与钢筋笼共同构成分布式抗剪阻滑钢筋混凝土桩;c、随掘进工作面的推进,重复步骤a、b,直至巷道底板加固施工完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0695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联箱
- 下一篇:热水器镁棒防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