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的堵塞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171.7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盛;洪开荣;王秀英;李治国;于清浩;杨立新;邹翀;孟德鑫;马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的堵塞性试验装置,提供一种真实的模拟防排水系统在海水、初期支护及围岩作用下堵塞性变化规律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集水箱(1)、隧道地层结构模型(2)、钢筋隧道模型(3)。集水箱的出水管(4)通过软管(5)和控制阀(6)与隧道地层结构模型(2)的内腔连通;第一至三出水管(9、10、11)经第一至第三阀门(25、26、27)与第一至第三环向盲管(12、13、14)均连通;钢筋隧道模型放置于隧道排水槽(17)中;隧道上覆土层与初支放置在密闭有机玻璃容器(8)内;第一、二纵向盲管(15、16)通过三通与第一至四排水管(21、22、23、24)连接;实现了海水渗流过程的模拟,改善海底隧道的防排水具有重大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隧道 排水系统 堵塞 试验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的堵塞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验装置包括集水箱(1)、隧道地层结构模型(2)、钢筋隧道模型(3);所述的隧道地层结构模型(2)包括:密闭有机玻璃容器(8)、玻璃容器盖(7)、控制阀(6)、隧道初期支护(18)和隧道的上覆土层结构;隧道初期支护(18)和隧道的上覆土层结构依次放置在密闭有机玻璃容器(8)内,控制阀(6)连接在玻璃容器盖(7)上;玻璃容器盖(7)与密闭有机玻璃容器(8)上端口的法兰边密闭连接;密闭有机玻璃容器(8)的底面上设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第三出水管(11),并在三个出水管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25)、第二阀门(26)、第三阀门(27);集水箱(1)的出水管(4)通过软管(5)和控制阀(6)与隧道地层结构模型(2)的内腔连通;所述的钢筋隧道模型(3)与实际隧道的尺寸几何相似,包括第一环向盲管(12)、第二环向盲管(13)、第三环向盲管(14)、第一纵向盲管(15)、第二纵向盲管(16)、第一排水管21、第二排水管22、第三排水管23、第四排水管24;第一环向盲管(12)、第二环向盲管(13)、第三环向盲管(14)等距环绕在钢筋隧道模型(3)上半部上,并通过三通与平行于隧道纵向的第一纵向盲管(15)、第二纵向盲管(16)相连接;第一纵向盲管(15)、第二纵向盲管(16)通过三通与第一排水管21、第二排水管22、第三排水管23、第四排水管24连接;第一出水管(9)及其上的第一阀门(25)通过三通与第一环向盲管(12)连接,第二出水管(10)及其上的第二阀门(26)通过三通与第二环向盲管(13)连通,第三出水管(11)及其上的第三阀门(27)通过三通与第三环向盲管(14)连通;钢筋隧道模型(3)放置于隧道排水槽(17)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8517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