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饱和下的干道双向动态协调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793.3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闽;郑淑鉴;杨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81 | 分类号: | G08G1/08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过饱和下的干道双向动态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排队车流与到达车流的行驶特性确定理想相位差,为满足交通需求和避免交叉口阻滞确定绿灯时间,由不同的控制策略确定排队车辆权重影响因子,以放行量最大为目标实现干道第一个方向的协调控制;基于单方向的协调控制,干道另一方向的交叉口存在着绿灯损失、交叉口拥塞和新交通流补偿三种状况,对于不同的状态组合计算协调该方向交叉口的相位差、绿灯时间和放行量等;结合两个方向的协调控制算法,实现过饱和下的干道双向动态协调控制。本发明适用于大城市的交通过饱和干道,其能够有效减少干道上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能够提高干道整体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阻塞的蔓延。 | ||
搜索关键词: | 过饱和 干道 双向 动态 协调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过饱和下的干道双向动态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主方向的理想相位差并作为干道相邻交叉口间的实际相位差,所述主方向的理想相位差需满足如下条件:φ i , i + 1 ( m ) = τ i , i + 1 ( m ) - α i + 1 ( m ) = τ i , i + 1 ( m ) - q i + 1 ( m ) l veh λ ]]> 式中:设有两个相邻的交叉口i和交叉口i+1,从交叉口i到交叉口i+1为协调方向,φi,i+1(m)表示在过饱和状态下的第m个周期交叉口i的协调相位与交叉口i+1的协调相位绿灯时间起点的偏移量,τi,i+1(m)表示交叉口i绿灯启亮时刻排队车流的第一辆车行驶到交叉口i+1排队车流最后一辆车的时间,αi+1(m)表示交叉口i+1绿灯启亮后车流起动波传递到排队车流最后一辆车所用的时间,lveh表示车辆的平均长度,λ表示起动波的速度,qi+1(m)表示第m个周期交叉口i+1绿灯启亮时刻干道协调主方向进口道的排队车辆数;步骤二确定干道协调主方向的绿灯时间,干道协调主方向的绿灯时间gi(m)满足如下条件:gi(m)≤gi+1(m)+φi,i+1(m)+βi+1(m)在相邻的两个周期里,非协调相位绿灯时间、协调相位绿灯时间和干道主方向的理想相位差之间满足如下条件:gcri+1(m)=gcri(m)+φi,i+1(m+1)+gi(m)-φi,i+1(m)-gi+1(m)式中:βi+1(m)为交叉口i+1的停车波传递到上游交叉口i所用的时间, gcri(m)为第m个周期时交叉口i的非协调相位的绿灯时间;步骤三确定一个周期内干道协调主方向驶离交叉口i的车流量即放行量Di(m),所述Di(m)满足如下条件:D i ( m ) = q i ( m ) + min ( A i ( m ) , ( A i ( m ) g i - 1 ( m ) ) ( g i ( m ) - q i ( m ) S i ) ) ]]> 通过如下关系式得到该交叉口下一周期的排队长度:qi(m+1)=qi(m)+Ai(m)-Di(m)式中:交叉口i的饱和车流量为Si,到达的车流量为Ai(m);步骤四根据如上所述步骤得到干道主方向的协调控制算法:Q 1 = Σ m = 1 M Σ i = 1 n gcr i ( m ) Scr i + Σ m = 1 M Σ i = 1 n L i L max D i ( m ) - Σ m = 1 M Σ i = 1 n η i ( m ) max 0 q i ( m ) - q i max ]]> 式中:第一部分为非协调相位的放行量,第二部分为协调相位的放行量,L表示路段长度,用
表示不同路段的权重比例,第三部分表示不同的排队策略,ηi(m)表示不同策略下的排队权重因子;步骤五以干道主方向协调为主的干道次方向的协调控制算法:Q s = Σ m = 1 M Σ i = 1 n L i s L max D i s ( m ) - Σ m = 1 M Σ i = 1 n η i s ( m ) max 0 q i s ( m ) - q i s max , ]]> 其中,L i s = L n + 1 - i ; ]]> 所述将干道次方向的交通状况分为三种情况:(1)绿灯损失,(2)交叉口拥塞,(3)新交通流补偿,所述干道次方向的交叉口的交通情况为上述三种情况的任意组合,则不同组合的交叉口的放行量
如下:绿灯损失-无拥塞-无新交通流D i s ( m ) = q i s ( m ) , ]]> 绿灯损失-拥塞-无新交通流D i s ( m ) = q i s ( m ) , ]]> 无绿灯损失-拥塞-新交通流D i s ( m ) = q i s ( m ) + { min ( g i s ( m ) , g i ac ( m ) ) - [ q i ( m ) S i + t i los ( m ) ] } × ( A i s ( m ) g i - 1 s ( m ) ) , ]]> 无绿灯损失-无拥塞-新交通流D i s ( m ) = q i s ( m ) + { min ( g i s ( m ) , g i ac ( m ) ) - q i s ( m ) S i ] } × ( A i s ( m ) g i - 1 s ( m ) ) , ]]> 无绿灯损失-拥塞-无新交通流D i s ( m ) = min { q i s ( m ) , [ g i s - t i los ( m ) ] × S i } , ]]> 绿灯损失-拥塞-新交通流
绿灯损失-无拥塞-新交通流
无绿灯损失-无拥塞-无新交通流D i s ( m ) = g i s ( m ) S i ; ]]> 式中:
分别表示干道次方向在第m个周期内交叉口i的放行量、交叉口i绿灯启亮时刻干道协调次方向进口道的排队车辆数、交叉口i的绿灯时间、交叉口i到达的车流量;VLi(m)表示在路段长度
的情况下车流的平均行驶速度;
表示干道次方向实现协调控制的理想相位差,次方向实际设置的相位差值
由于交叉口存在拥塞现象,在绿灯时间里实际有车流通过交叉口的绿灯时间为
而损失的部分绿灯时间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1479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