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形软磁材料磁导率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0042.1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三胜;张明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12 | 分类号: | G01R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圆柱形软磁材料磁导率测量方法,1、测量圆柱形软磁材料长径比;2、将外壁缠绕次级线圈的圆柱形软磁材料设置在外部缠绕有励磁线圈的励磁螺线管内,圆柱形软磁材料的中轴线、次级线圈中轴线、励磁螺线管中轴线相互重合,圆柱形软磁材料的中心处、次级线圈中轴线、励磁螺线管中心相互重合;3、励磁线圈串联精密电阻形成回路,通过锁相放大器为回路加载交流电压,并接收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压与精密电阻两端的电压;4、得到圆柱形软磁材料的外部磁导率;5、得到圆柱形软磁材料的外部磁化率;6、得到圆柱形软磁材料的磁导率;采用本发明测量方法得到的磁导率误差范围为10%,远优于现有测量方法得到的圆柱形软磁材料磁导率的误差范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材料 磁导率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圆柱形软磁材料磁导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来完成:步骤1:测量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长径比γ;步骤2:设置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在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外壁周向上缠绕次级线圈,通过待测样品夹具将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与次级线圈共同夹紧,通过待测样品夹具将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固定设置在外部缠绕有励磁线圈的励磁螺线管内,使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中轴线、次级线圈中轴线、励磁螺线管中轴线相互重合,且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中心处、次级线圈中轴线、励磁螺线管中心相互重合;步骤3:为励磁螺线管两端加载低频恒定幅值交流电压;在励磁螺线管两端的励磁线圈间串联精密电阻形成回路,通过锁相放大器的输出端为回路加载低频恒定幅值交流电压,同时,通过锁相放大器输入端接收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压,与精密电阻两端的电压;步骤4:得到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外部磁导率;励磁螺线管轴线中心点所产生的励磁磁场强度为:
其中,La为螺线管的长度,Ra为螺线管的半径;I为励磁线圈中的电流,通过测量与励磁线圈串联的精密电阻中得电流得到:
式中,Va是精密电阻两端的电压;Vam是精密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有效值;t为时间参数;将式(2)带入式(1)得到:
次级线圈在交变磁场下其感应电压为:
式中,φi是次级线圈所在平面的磁通量,表示为:
其中,As为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截面积;μ0是真空磁导率,μext为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外部磁导率;将式(5)代入式(4)得到:
将式(3)代入式(6)有
整理后得到:
上式中,Vtesm为交变磁场下其感应电压有效值;步骤5:得到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外部磁化率;设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磁化强度为矢量
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退磁场为
与
的关系为:
其中,Nf(γ,χ)为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退磁因子;次级线圈3处的磁场强度
与励磁磁场
材料磁化强度
以及退磁因子Nf之间的 关系为:
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闭环磁化率为:
令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外部磁化率为χext,则:
将式(16)的等式左右同除
得到:
将式(16)、(17)带入(13)后得到χext、χ与Nf(γ,χ)之间的关系为:
整理式(14)得到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磁化率为:
将次级线圈所在平面的磁通量φi写成圆柱形软磁材料样品的材料学特性指标的函数φi′;
式中,Ac为次级感应线圈的平均截面积,取Ac=As;
表示由于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被磁化后,内部分子电流产生的磁矩顺序排列后对在次级线圈平面产生的磁通量;
表示由于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端面被极化后,退磁场在线圈平面产生的磁通量;由于φi=φi′,则根据(5)、(16)得到:
式(17)两端同除
得到:
将式(12)带入式(18)得到:μextAs=χext·As+[1-Nf(γ,χ)χext]·Ac (19)整理(19)后得到:
由此将式(20)带入式(15)得到:
以μext作为初始值,即χ0=μext,根据式(21)进行迭代,迭代公式写为
其中,i=0,1,2,3...;直到两次迭代差值小于1%为止,此时的磁化率χ为材料的外部磁化率;步骤6:得到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磁导率;磁化率χ与磁导率μr的关系为:χ=μr-1 (23)则被测圆柱形软磁材料的磁导率为:μr=χ+1。 (2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5004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麦均匀轧播方法和专用轧播机
- 下一篇: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