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柳絮、杨絮或梧桐絮为原料制备多孔碳微米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1529.4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马延文;黄雯;赵进;张玲榕;熊传银;孙丽莹;濮丹凤;张自强;周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C01B31/10;C01B3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用杨絮、柳絮或梧桐絮为原料制备多孔(微孔和介孔)碳微米管的方法。本发明以天然生物质—杨絮、柳絮或梧桐絮为原料,利用化学活化法、物理活化法及化学物理活化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备多孔碳微米管。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环保等特点。所得到的微孔碳微米管的比表面积可达1000~2000m2/g,介孔碳微米管的比表面积达500~1000m2/g。本发明得到的多孔碳微米管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具有良好的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以及良好的电容特性,可用于超级电容器及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 ||
搜索关键词: | 柳絮 梧桐 原料 制备 多孔 微米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以柳絮杨絮和梧桐絮为原料制备多孔碳微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天然杨絮、柳絮或梧桐絮为原料,利用化学活化法、物理活化法或化学物理活化法制备产物;多孔碳微米管的比表面积为1000~2000 m2/g,平均孔径1~3 nm;多孔碳微米管比表面积为500~1000 m2/g,平均孔径3~10 nm;采用化学活化法,将柳絮、杨絮或梧桐絮在惰性气氛下,于300~700 ℃炭化,取出后经过活化剂浸渍,然后在500~2000 ℃活化0.5~10 h,最后经过洗涤及干燥得微孔碳微米管;采用物理活化法,将柳絮、杨絮或梧桐絮在气体活化剂作用下,在500~2000 ℃活化0.5~10 h,得到多孔碳微米管;采用化学物理活化法,将柳絮、杨絮或梧桐絮在惰性气氛下,于300~700 ℃炭化,取出后经过活化剂浸渍,然后在500~2000 ℃活化0.5~10 h,再加入气体活化剂,继续活化0.5~10 h,得到介孔碳微米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5152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下果实收获果秧对齐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诊断中图形扩展的成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