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青白胎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6802.4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廷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廷怀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675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玉青白胎瓷器的制作工艺,采用大同土、黑毛土、白长石、石英、白土、砂石、牛骨和高龄土作为坯体原料;坯体原料粉碎后加水湿磨,料浆含水量调整为29-33%;釉原料粉碎后加水湿磨,料浆含水量调整为58-60%;料浆注入模具内,修整,烧成的素坯取出备用;在素坯外表面进行浸釉;坯体放入窑炉在氧化气氛中烧制,使炉温温度升至120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使温度控制在1200℃烧制坯体40分钟,然后以每分钟1℃的速度逐渐升温,坯体在1268-127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半小时,停火,即完成制作。烧制出的汝瓷,胎色美观,外部开片,内部不开片。 | ||
搜索关键词: | 青白 瓷器 制作 工艺 | ||
【主权项】:
玉青白胎瓷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大同土、黑毛土、白长石、石英、白土、砂石、牛骨和高龄土作为坯体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大同土12‑16%、黑毛土13‑15%、白长石8‑12%、石英25‑28%、白土12‑14%、砂石4‑7%、牛骨4‑7%、高龄土14‑17%;采用黄长石、铁矿石、玛瑙石、白长石、石英、方解石和牛骨作为外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63‑66%、铁矿石2‑3%、玛瑙石2‑3%、白长石4‑5%、石英5‑6%、方解石15‑17%、牛骨5‑6%;采用白长石、石英、滑石粉、牛骨、白土和高龄土作为内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白长石7‑12%、石英30‑40%、滑石粉3‑5%、牛骨5‑7%、白土35‑38%、高龄土7‑10%;其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将所述的坯体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29‑33%的水,开机湿磨14‑18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目筛,取出静置24小时,备用;步骤二、将所述的外釉原料混合放入球磨机内,研磨18‑20小时,向研磨后的原料内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28‑33%的水制得外釉料浆,使用高强磁棒除去料浆内的铁磁性杂质,向料浆内加水,将料浆的含水量调整为58‑60%,备用;步骤三、将所述的内釉原料混合放入球磨机内,研磨20‑22小时,向研磨后的原料内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28‑33%的水制得内釉料浆,使用高强磁棒除去料浆内的铁磁性杂质,向料浆内加水,将料浆的含水量调整为58‑60%,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一制备的料浆注入模具内,坯体成型后取出,晾干,修整,用水擦坯后放入800‑900℃的窑中烧制3.5—4小时,停火冷却至室温,烧成的素坯取出备用;步骤五、将步骤四制成的素坯用水擦坯后,放入步骤二制成的外釉料浆中,在素坯外表面进行浸釉,浸釉完成后取出修整,再向修整完成的坯体内倒入步骤三制成的内釉料浆,浸釉完成后倒出料浆,修整坯体;步骤六、将步骤五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素坯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在3‑8小时内使炉温温度先升至400℃,再均匀升温至1000℃,直至升温到1100℃;逐渐升温至120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使用氧化还原火在窑炉内温度控制在1200℃烧制坯体40分钟,然后以每分钟1℃的速度逐渐升温,坯体在1268‑127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半小时,停火,自然冷却至160℃出窑,即完成制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廷怀,未经李廷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4680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鳞片状薄膜细粉末分散液
- 下一篇:生物质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