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表面形成缓蚀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0911.2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霍胜娟;方建慧;褚晨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2/50 | 分类号: | C23C22/50;C25D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表面形成缓蚀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钢铁片先经1#~6#号金相砂纸逐级打磨抛光,去离子水洗净,丙酮除油,去离子水洗净,稀硫酸除氧化膜,去离子水洗净,备用;浓度为0.005mol/L~0.02mol/L的重氮盐溶液和浓度为0.01~0.1mol/L稀硫酸溶液混合组成自组装溶液;将钢铁片浸泡在混合自组装溶液中,浸泡温度为室温,组装时间为1~3h;在混合溶液中给电极一个阴极极化(电势范围为-0.5~-1.5V),时间为200~400s。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钢铁电极表面形成缓蚀膜的方法过程简单、操作简便、缓蚀效果优异。电化学数据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缓蚀剂膜在0.1mol/LHCl、0.05mol/LH2SO4和5%NaCl腐蚀介质的缓蚀效率都在90%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表面 形成 缓蚀膜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钢铁表面形成缓蚀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钢或铁片先经1# ~ 6#号金相砂纸逐级打磨抛光,去离子水洗净,丙酮除油,去离子水洗净,稀硫酸除氧化膜,去离子水洗净,备用;B.浓度为0.005 mol/L ~ 0.02 mol/L 的重氮盐溶液和浓度为0.01 ~ 0.1 mol/L 稀硫酸溶液混合组成自组装溶液;C.将钢铁片浸泡在混合自组装溶液中,浸泡温度为室温,组装时间为1~3 h;D.在混合溶液中给电极一个阴极极化电势范围为‑0.5 ~ ‑1.5 V,时间为200~400 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0091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数码印花的喷墨墨水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发酵料液搅拌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