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水肥生态耦合管理的氮磷减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9431.9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强;叶玉适;陈英旭;王光火;聂泽宇;顾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A01C23/04;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水肥生态耦合管理的氮磷减排方法,包含稻田的水分管理和稻田的养分管理;稻田的水分管理采用择时干湿交替节水生态灌溉模式,包括以下步骤:①水稻移植10~14天开始间歇性的灌溉,先将稻田灌溉至初始田面水深为60~80mm;②待田面自然水落干至表土以下50~100mm时,灌溉至初始田面水深;③反复进行步骤②;在反复进行步骤②的过程中,当水稻孕穗期及开花期时,停止进行步骤②,保持田面水深为10~80mm;④开花期结束后,继续反复进行步骤②,直至水稻黄熟;待田面自然水落干至表土以下0~10mm时,收割水稻;稻田的养分管理采用适时适地生态施肥模式。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水肥 生态 耦合 管理 氮磷减排 方法 | ||
【主权项】:
水稻水肥生态耦合管理的氮磷减排方法,其特征是包含稻田的水分管理和稻田的养分管理;所述稻田的水分管理采用择时干湿交替节水生态灌溉模式,包括以下步骤:①、水稻移植10~14天开始间歇性的灌溉,先将稻田灌溉至初始田面水深为60~80mm;②、待田面自然水落干至表土以下50~100mm时,灌溉至初始田面水深;③、反复进行步骤②;在所述反复进行步骤②的过程中,当水稻孕穗期及开花期时,停止进行步骤②,保持田面水深为10~80mm;④、开花期结束后,继续反复进行步骤②,直至水稻黄熟;待田面自然水落干至表土以下0~10mm时,收割水稻;所述稻田的养分管理采用适时适地生态施肥模式,包括如下步骤:①、确定水稻目标产量Y(kg hm‑2):所述水稻目标产量为当地稻谷往年最大产量的70~80%或当地稻谷往年平均产量的113~118%;所述稻谷为含水率13.5~14.5%的稻谷;②、获得土壤潜在氮素养分供应能力INS(kg hm‑2):事先设置缺N肥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缺N肥施肥区的水稻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INS;③、测算水稻目标产量下的N素养分需求量RNR(kg hm‑2):RNR=y×CGN+(TB‑Y)×MCNS式中:RNR为水稻目标产量下的N素养分需求量,Y为步骤①所得的水稻目标产量;CGN为常规施肥区稻谷中N营养元素的含量(kg kg‑1);TB为常规施肥区水稻目标产量下的总生物量(秸秆干物质量+稻谷产量,kg hm‑2);MCNS为常规施肥区水稻秸秆中N营养元素的含量(kg kg‑1),所述CGN、TB、MCNS均可以在水稻收获后实测获得;所述稻谷为含水率13.5~14.5%的稻谷;④、估算氮肥施用量(FR,kg hm‑2):FR=(RNR‑INS)/(REN×NC);所述REN为水稻对氮肥吸收利用率,设定为0.4~0.55;所述NC为肥料含氮量;⑤、动态调整氮肥施用量:对于人工插植水稻或机插水稻,插秧前1~2天田间需要施用基肥,基肥施用量为预测 氮肥施用量FR的20%~30%,而后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这3个关键生育期通过叶片比色卡在水稻叶片的LCC读数来调整氮肥施用量;对于直播水稻,无需施基肥,直接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这3个关键生育期通过叶片比色卡在水稻叶片的LCC读数来调整氮肥施用量;调整规则为:当LCC≤3时,目标产量Y≤5t hm‑2,氮肥施用量为75kg hm‑2;5t hm‑2<目标产量Y≤6t hm‑2,氮肥施用量为100kg hm‑2;6t hm‑2<目标产量Y≤7t hm‑2,氮肥施用量为125kg hm‑2;7t hm‑2<目标产量Y,氮肥施用量为150kg hm‑2;当LCC=3.5时,目标产量Y≤5t hm‑2,氮肥施用量为50kg hm‑2;5t hm‑2<目标产量Y≤6t hm‑2,氮肥施用量为75kg hm‑2;6t hm‑2<目标产量Y≤7t hm‑2,氮肥施用量为100kghm‑2;7t hm‑2<目标产量Y,氮肥施用量为125kg hm‑2;当LCC≥4时,目标产量Y≤5t hm‑2,氮肥施用量为0kg hm‑2;5t hm‑2<目标产量Y,氮肥施用量为45kg hm‑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9943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