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与检测装置以及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种群密度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5217.8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义;许艳丽;战丽莉;刘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与检测装置以及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方法及种群密度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时较长和破坏作物等问题。该装置由采集管和捕捉管组成,采集管由采集管上盖、采集管壁和网罩组成,捕捉管由捕捉管壁和无纺布条组成。分离方法:将大蜡螟装入采集管的网罩内然后将采集管放入土壤,两天后取回培养1天,再利用WhiteTrap法培养七到十天可分离线虫。种群密度测量方法:将盛有清水的捕捉管与装有大蜡螟的采集管安装后放入土壤,48小时后取回,观察记录水里线虫个数,计算得土壤线虫种群密度。本发明可用于昆虫病原线虫的野外采集及应用该线虫作生物防治因子对田间土壤线虫种群密度的跟踪和测定。 | ||
搜索关键词: | 昆虫 病原 线虫 分离 检测 装置 以及 土壤 方法 种群 密度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采集管和捕捉管组成;所述采集管由采集管上盖(11)、采集管壁(12)和网罩(13)组成,采集管壁(12)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采集管上盖(11)密封安装在采集管壁(12)的上端,网罩(13)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网罩(13)的上端开口处与采集管壁(12)的下端封闭连接,网罩(13)的下端暴露在采集管壁(12)外;所述捕捉管由捕捉管壁(21)和无纺布条(22)组成,捕捉管壁(21)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捕捉管壁(21)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横向长孔,无纺布条(22)封闭安装在此长孔处;采集管壁(12)的下端与捕捉管壁(21)的上端插接在一起,且网罩(13)置于捕捉管壁(21)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0521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局域背场制备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 下一篇:超声波互动电子白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