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场协同效应的裂解炉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9607.4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4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力丁;涂善东;朱冬生;张慧;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9/20 | 分类号: | C10G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谈顺法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裂解炉辐射段的炉管,其特征在于,炉管管壁上均匀分布有数个向内凸起的、沿轴向呈螺旋形的圆弧形导流槽,炉管在物料流动方向上依次为引导段和稳定段,引导段的螺旋角度是逐渐增大的,其角度变化范围在0~60度,引导段长度为炉管内径的5~50倍,当达到一定角度时进入稳定段,稳定段的导流槽螺旋角度是恒定的,并与引导段末端的螺旋角度相同。导流槽向内凸起的高度不超过管内径的1/6。通过分布于管壁的螺旋形导流槽使物料在管内产生径向二次流,在二次流作用下,形成有利于裂解反应进行的浓度、密度梯度,以达到降低管壁温度、提高乙烯收率、减少结焦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效应 裂解 炉管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场协同效应的裂解炉管,其特征在于,一根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一条或多条向内凸起的导流槽1的裂解炉管2,导流槽1沿炉管轴向呈螺旋形分布,裂解炉管2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为引导段L1和稳定段L2,引导段L1长度为管内径的5~50倍,在引导段L1上,螺旋角α是逐渐增大的,螺旋角α的角度变化范围在0~60度之间,进入稳定段后,螺旋角α是恒定的,并与引导段末端的螺旋角角度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6960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